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漕渠
释义
漕渠
漕渠cáo qú  ❶漕运的河渠。即运河。《史记·河渠书》:“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
  ❷运河名。今江苏省江都县淮安市之间的一段运河。《文选·鲍照<芜城赋>》:“柂以漕渠。”李善注:“漕渠,邗沟也。《左氏传》曰:‘吴城邗沟,通江淮。’杜预曰:‘通粮道。’”
  ❸水名。渭水的一段,在陕西省境。《水经注·渭水三》:“渭水东合昆明故渠,渠上承昆明池东口,东径河池陂北,亦曰女观陂。又东合泬水,亦曰漕渠。”
出处:语词卷 • C • cáo • 漕
漕渠  汉、唐时自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东至黄河的运渠。创始于西汉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在大司农郑当时主持之下,发卒数万人,由水工徐伯督率开凿。渠傍南山(秦岭)下,长三百余里;三年而成,漕运大便,渠下农田亦颇得灌溉之利。初以灞水为源,其后凿昆明池,又穿昆明渠使东绝灞水合于漕渠。东汉时尚可通航,北魏时已无水。隋开皇初改自长安西北引渭水为源,浚复旧渠通运,定名广通渠,但习俗仍称漕渠。唐时通时塞。天宝初陕郡太守韦坚、太和初咸阳令韩辽两度修复,壅渭水作兴成堰,傍渭东注至永丰仓(即隋开皇中广通仓,仁寿末改名)下合渭入河,规制略如隋旧。末年迁都洛阳,渠遂堙废。
出处:中国地理卷 • 历史地理 • 总 类 • 总称、地区、通称等
漕渠  ❶泛指通过人工开凿或疏浚用以通漕运的河道。
  ❷汉唐时长安(今西安市)引渭水东至潼关入黄河的人工运河。创始于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为解决从潼关经渭水运粮至长安的困难,大司农郑当时建议开凿,由水工齐伯勘定河线,动员军队数万人,经三年建成。西起长安,引渭水和昆明池水为水源,傍南山(秦岭)下,纳灞、浐等水,东至船司空(今潼关北)入黄河,全长三百余里。渠成,使水运距离从九百余里缩短为三百余里,漕运十分便利,且可灌溉渠下民田万余顷。事见《史记·河渠书》。此渠东汉时尚可通航,北魏时已无水。隋文帝开皇四年(公元584年),略循其故道重开广通渠以通漕,习俗仍称“漕渠”。
西汉漕渠示意图
出处:建筑水利卷 • 水  利 • 水利史 • 工 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4:4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