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医药科学卷 • 现代医学 • 预防医学 • 儿童少年卫生学
词条 | 心理卫生 |
释义 | 心理卫生 心理卫生 探讨人类维持和保护心理健康原则和措施的一门学科。其含义主要包括两方面:(1)指一种心理上的健康状态。当人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并能极大地发挥自身的潜能。(2)指对人的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所采取的各种原则和措施。心理卫生与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和疾病有着密切关系,尤其在社会变迁、传统的心理支持系统受到威胁的当今社会,儿童青少年必将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和紧张。要使他们获得心理健康,必须采取各种适宜有效的技术与卫生措施,包括:(1)培养健全人格、良好情绪、适应和改善环境的能力;(2)早发现、早矫治各种心理卫生问题;(3)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为儿童少年创造良好的身心发育环境。 出处:医药科学卷 • 现代医学 • 预防医学 • 儿童少年卫生学 心理卫生(mental health) ⑴即“心理健康”。 ⑵ 运用心理知识,结合教育、家庭、医学等方面的技术和手段,防止心理疾病,保持和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措施和活动的总和。心理卫生运动的发起人和倡导者是曾患精神病的美国人比尔斯,比尔斯根据自己亲身经历于1908年出版了《发现自我的心灵》。由此引发一场心理卫生运动。1908年,世界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成立;1930年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成立;1948年,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WFMH)成立。中国的心理卫生协会成立于1936年,后因战乱停止。1985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恢复,对我国心理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出处:心理卷 • 医学心理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