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快乐原则
释义
快乐原则
快乐原则  亦译“唯乐原则”。精神分析学关于人的心理活动的原则之一。指人格中的“本我”(性本能)自始至终都以追求满足、获得快感、避免痛苦为唯一目的。与“现实原则”相对立。由奥地利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提出。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隐秘的部分,由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冲动构成,受本能驱动,遵循快乐原则。但现实生活中,本我的各种需求并不能即刻和全部得到满足,于是从本我中分化出自我。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在本我、超我和现实环境中起着调节作用。超我从自我中分离出来,受社会规范、道德准则、价值观念支配,遵循完美原则。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社 会 学 • 社会学分支 • 社会心理学
快乐原则  亦译“唯乐原则”。奥地利弗洛伊德用语。与“现实原则”相对。指人的心理活动的原则之一。认为人格中的“本我”(性本能)自始至终都以追求满足、获得快感、避免痛苦为唯一目的。
出处:哲学卷 • 外国哲学史 • 西方哲学 • 现代哲学 • 流派 术语 • 弗洛伊德主义
快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  亦称“唯乐原则”。精神分析理论用语。本我活动遵循的力求快乐、避免痛苦的原则。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本能能量的大小和增减决定人的心理体验。兴奋量高或增长,心理的紧张状态变高或增长,这种体验为不快乐。反之,兴奋量低或降低,心理的紧张状态变低或消减,这种体验为快乐。避苦趋乐是人的本性,人的潜意识活动或本我的活动受快乐原则的调节,只求快乐的满足,不考虑现实的条件。该原则不能被放弃或取消,只能被改变或修正。在心理或人格的其他组成部分中亦以其他方式发挥作用,是人的心理活动原始的和基本的原则,但并非唯一的原则。
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外国心理学史 • 学派、理论、术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0: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