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高昌
释义
高昌
高昌  古国名。公元442年沮渠无讳率北凉余众逐高昌太守据有其地,次年自立为凉王,为高昌地区建国之始。460年柔然灭沮渠氏,立阚伯周为高昌王,此后遂以高昌为国号。491年高车灭阚氏,改立张孟明为王;496年为国人所杀,改立马儒为王;次年又为国人所杀,改立麴嘉为王。麴氏传九世十王一百四十四年,至640年为唐朝所灭,以其地为西州。都高昌城(今新疆吐鲁番市东)。疆域初只有原高昌郡地,450年西并车师国,始尽有吐鲁番盆地;其后逐渐扩大,至麴氏盛时,南接河南(指罗布泊以南的吐谷浑国境),东连敦煌,西次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北邻敕勒(在天山北麓)。境内多汉魏以来屯戍西域的汉人后裔,语言风俗、制度与中原相似。居民务农、养蚕、植棉,亦事畜牧。国小,世代臣服于北邻游牧族柔然、高车及突厥。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古部落、古国、朝代
高昌  古城国名。(1) 公元442年沮渠无讳率北凉余众逐高昌太守据有其地,次年自立为凉王,为高昌地区建国之始。460年柔然灭沮渠氏,立阚伯周为高昌王,此后遂以高昌为国号。481年高车灭阚氏,改立张孟明为王;后为国人所杀,改立马儒为王;497年又为国人所杀,改立麴嘉为王。麴氏传九世十王一百四十四年,至640年为唐朝所灭,以其地为西州。国都高昌城。疆域初只有原高昌郡地,450年西并车师国,始全有吐鲁番盆地;其后逐渐扩大,至麴氏盛时,南接河南(指罗布泊以南的吐谷浑国境),东连敦煌,西次龟兹(今库车一带),北邻敕勒(在天山北麓)。境内多汉魏以来屯戍西域的汉人后裔,语言风俗、制度与中原大同小异。居民务农、养蚕、植棉,亦事畜牧。国小,世代臣服于北邻游牧族柔然、高车及突厥。(2) 9世纪中叶回鹘西迁,其中一支占据古高昌国即唐西州地区,史称“西州回鹘”或“高昌回鹘”,一称“高昌”。辖境西包库车,东抵哈密东境,北越天山,南接于阗。居民从事农牧。建都古高昌城,当时讹作“火州”,亦作“和州”,为西域一带的文化教育中心。木刻印刷术与壁画艺术均甚发达。使用唐开元历。10—11世纪,与五代诸国及北宋有密切的贸易关系。12世纪初叶后为西辽属国。13世纪初叶归附蒙古,中叶后成元朝直辖地。14世纪20年代后地入察合台汗国。
出处:中国地理卷 • 历史地理 • 地 名 • 城国、部落
高昌  ⑴ 古城名。维吾尔语称为“亦都护城”。详“高昌故城”。   ⑵ 郡名。公元327年,前凉张骏击擒晋戊己校尉赵贞后置。治高昌城,辖境相当于今新疆吐鲁番盆地东部哈拉和卓以东一带。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皆有此郡。  ⑶ 古城国名。(1) 公元442年,沮渠无讳率北凉余众逐高昌太守据有其地,次年自立为凉王,为高昌地区建国之始。460年,柔然灭沮渠氏,立阚伯周为高昌王,此后遂以高昌为国号。481年,高车灭阚氏,改立张孟明为王;后为国人所杀,改立马儒为王;497年,又为国人所杀,改立麴嘉为王。麴氏传九世十王144年,至640年为唐朝所灭,以其地为西州。国都高昌城。疆域初只有原高昌郡地,450年西并车师国,始全有吐鲁番盆地;其后逐渐扩大,至麴氏盛时,南接河南(指罗布泊以南的吐谷浑国境),东连敦煌,西次龟兹(今库车一带),北邻敕勒(在天山北麓)。境内多汉魏以来屯戍西域的汉人后裔,语言风俗、制度与中原大同小异。居民务农、养蚕、植棉,亦事畜牧。国小,世代臣服于北邻游牧族柔然、高车及突厥。(2) 9世纪中叶回鹘西迁,其中一支占据古高昌国即唐西州地区,史称“西州回鹘”或“高昌回鹘”,一称“高昌”。辖境西包库车,东抵哈密东境,北越天山,南接于阗。居民从事农牧。建都古高昌城,当时讹作“火州”,亦作“和州”,为西域一带的文化教育中心。木刻印刷术与壁画艺术均甚发达。用唐开元历。10—11世纪,与五代诸国及北宋有密切的贸易关系。12世纪初叶后为西辽属国。13世纪初叶归附蒙古,中叶后成元朝直辖地。14世纪20年代后,地入察合台汗国。
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史 • 西北地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1: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