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蒙学
释义
蒙学
蒙学ménɡ xué  ❶即蒙馆。
  ❷蒙学堂的简称。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教育机构分为三级:蒙学堂、寻常小学堂、高等小学堂。仅有章程,并未开办。
出处:语词卷 • M • ménɡ • 蒙
蒙学  ⑴ 古代泛指童蒙、蒙养、启蒙教育。取义于《易·蒙》中“童蒙”、“发蒙”观念和《易·蒙·彖》中“蒙以养正,圣功也”思想。既指儿童在家庭中所受早期教育,也指儿童入学就塾接受文化知识启蒙教育,年龄、时限都无严格规定。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序论》:“谓之‘正蒙’者,养蒙以圣,功之正也。圣功久矣、大矣,而正之惟其始。蒙者,知之始也。孟子曰:‘始条理者,智之事也。’”明姚舜牧《药言》:“蒙养无他法,但日教之孝悌,教之谨信,教之泛爱众亲仁,看略有余暇时,又教之文学。”  ⑵ 泛指旧时中国对儿童实施启蒙教育的机构。传说起源于三代。《大戴礼记·保傅》:“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礼记·内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汉代称为书馆、书舍、学馆。教育的第一阶段以识字为主,兼授算术常识,所学字书主要为《仓颉篇》、《急就篇》等;第二阶段以读写训练为主,并注重思想和伦理道德教育,教材主要是《孝经》、《论语》、《尔雅》等。结业后,少数人可进入地方官学和经馆开始专经学习。唐宋以后称为私塾、学塾、蒙馆等。通常分为学习识字和写字的启蒙阶段,从属对起步的学习写作和学习自然、社会、历史知识的扩大知识面阶段,读经、学习作应试文章的举业阶段。教材主要有“三百千”、《童蒙须知》等启蒙教材,《蒙求》等扩大知识面教材,对韵骈句等写作教材,《四书》、《孝经》等经学教材。教师称蒙师、书师等。终清末始终承担着中国基础教育的主要职责,进入20世纪后渐为新式学堂所取代。  ⑶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所规定的初等教育一级机构,即蒙学堂。在学制结构中,初等教育分为蒙学堂(四年)、寻常小学堂(三年)和高等小学堂(三年)。蒙学堂的宗旨是培养儿童“使有浅近之知识,并调护其身体。”基本属于幼儿教育机构。这一层级1904年1月所颁《奏定学堂章程》中,改称蒙养院;1912—1913年所颁“壬·子癸丑学制”中又易名为蒙养园。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学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4: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