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Z • zǒnɡ • 总
词条 | 总督 |
释义 | 总督 总督(zǒnɡ dū) 官名。原称统兵将领,事毕即罢。后因事增设,渐成定制。至清代正式设置总督,辖一省或二三省不等,综理军民要政。另有称指管河道及漕运事务者。 出处:语词卷 • Z • zǒnɡ • 总 总督 别称“总制”、“制台”、“督军”、“制军”。官名。明初在用兵时派部院官总督军务,事毕即罢。成化五年(1469年)专设两广总督,后各地逐渐增置,成为定制。清代始正式以总督为地方最高长官,辖一省或二、三省,综理军民要政。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定总督加衔制,例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或兵部尚书衔,为从一品、正二品。雍正后,总督辖区始成定制,例设两江、陕甘、闽浙、湖广、四川、两广、云贵、直隶总督。清末增设东三省总督。另有管河道及漕运事务者亦称总督。参见“河道总督”、“漕运总督”。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总督 别称“总制”、“制台”、“督军”、“制军”。官名。明初在用兵时派部院官总督军务,事毕即罢。成化五年(1469年)专设两广总督,后各地逐渐增置,成为定制。清代始正式以总督为地方最高长官,辖一省或二、三省,综理军民要政。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定总督加衔制,例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或兵部尚书衔,为从一品、正二品。雍正后,总督辖区始成定制,例设两江、陕甘、闽浙、湖广、四川、两广、云贵、直隶总督 。清末增设东三省总督。另有管河道及漕运事务者亦称总督。 出处:中国地理卷 • 历史地理 • 一般名词 总督 英联邦部分成员国,如加拿大、新西兰等,设有由英王任命的总督,作为英王的代表。此外,有些宗主国在其殖民地的代表亦称为“总督”。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制度 • 外国政治制度 总督 官名。明代初期在用兵时派部院官总督军务,事毕即罢。英宗正统六年(1441年),以麓川用兵,使兵部尚书王骥总督军务,总督之名始此,后各地逐渐增置,成为定制。然终明之世均为临时差遣,职名必列举管辖事宜,如“总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饷带管盐法兼巡抚广东地方”,简称始作“两广总督”。清代以总督为地方最高长官,辖一省或二、三省,综理军民要政,为正二品官,加尚书衔者为从一品。但事实上,总督兼兵部(清末改陆军部)尚书及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已成定例。正式官名仍如明制,如两江总督全称为“总督两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另有管河道及漕运事务者亦称总督。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制度 • 中国政治制度 • 古 代 总督 中国古代官名。明代初期在用兵时派部院官总督军务,事毕即罢。英宗正统六年(1441年),以麓川用兵,使兵部尚书王骥总督军务,总督之名始此,后各地逐渐增置,成为定制。然终明之世均为临时差遣,职名必列举管辖事宜,如“总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饷带管盐法兼巡抚广东地方”,简称始作“两广总督”。清代以总督为地方最高长官,辖一省或二、三省,综理军民要政,为正二品官,加尚书衔者为从一品。但事实上,总督兼兵部(清末改陆军部)尚书及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已成定例。 出处:军事卷 • 中国历史上的军事著作 • 军队和武职名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