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词条 | 侍御史 |
释义 | 侍御史 侍御史 简称“御史”、“侍御”。官名。西汉为御史大夫属官,由御史中丞统领,入侍禁中兰台,给事殿中,故名。秩六百石。掌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监察文武官员,或供临时差遣,出监郡国。东汉为御史台属官,职权颇重。三国沿置,临时设置督军粮、监农等侍御史,执行专门任务。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以治书侍御史为御史台佐贰官,分监御史台诸曹,位在侍御史之上;设殿中侍御史,专司殿廷朝议,位在侍御史之下。唐代重御史台之职,其官由吏部与本台长官、宰相共议除授,或由皇帝选用。侍御史所居称台院,居三院之首。掌纠弹百官,入阁承诏,受制出使,分判台事;又轮值朝堂,与给事中、中书舍人共同受理词讼。时号“台端”,尊称“端公”。北宋前期为寄禄官及武臣兼官,另以郎中、员外郎任侍御史知杂事。元丰改制后,罢知杂,置侍御史一员,为御史台副长官,参掌台政。辽亦置。金代为御史台属官,从五品。元代初年从五品,后升为从二品。明洪武九年(1376年)罢。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侍御史 简称“侍御”。官名。汉沿秦置,在御史大夫下,或给事殿中,或举劾非法,或督察郡县,或奉使出外执行任务。东汉别置治书侍御史。晋以后,又有殿中侍御史等名。唐改治书侍御史为御史中丞,而以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为御史台成员。《新唐书·百官志三》:御史台“其属有三院,一曰台院,侍御史隶焉”。历代多沿置,明清则仅存监察御史。 出处:法学卷 • 中国法律史 • 一般名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