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中国地理卷 • 中国地理 • 政区地理 • 湖北省 • 省、市(自治州)、县(区)
词条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释义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在湖北省西南部。面积2.41万平方千米。人口398万(2010年),居民有土家、苗、汉、侗等族。辖恩施、利川两市和建始、巴东、宣恩、咸丰、来凤、鹤峰等六县。自治州人民政府驻恩施市。古为“巴人”居地。汉置荆州南郡、武陵郡。三国吴置沙渠县。晋置建始县。隋置清江、建始、巴东等县。唐隶施州。宋设富州、懿州、高州、顺州等羁縻州。元明清设容美、施南、散毛等土司,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1983年12月1日建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4月4日改今名。处于云贵高原边缘,境内山峦起伏,海拔在1 000~3 000米,多丘陵地带。农产有稻、小麦、玉米、甘薯等。经济作物有甘蔗、茶叶、桐油、烟叶、生漆、柑橘、茶油及黄连、天麻、贝母、当归、党参等。林业资源丰富,经济价值较大的树种有三百多种,其中古老珍稀的有四十多种,“毛坝漆”、“金丝桐油”、水杉驰名中外。工业有冶炼、采矿、机械、电器、化学、纺织、印染、卷烟、酿酒、造纸、制革、印刷、医药、建筑、食品加工等。有湖北民族学院等高校。宜万铁路和沪渝高速公路经此。航班通武汉等地。名胜古迹有大水井古建筑群、鱼木寨、仙佛寺石窟等。 出处:中国地理卷 • 中国地理 • 政区地理 • 湖北省 • 省、市(自治州)、县(区)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983年12月1日建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4月4日改今名。在湖北省西南部。辖恩施、利川两市和咸丰、宣恩、来凤、鹤峰、建始、巴东等六县。自治州人民政府驻恩施市。古为“巴人”居地。汉置荆州南郡、武陵郡。三国吴置沙渠县。晋置建始县。隋置清江、建始、巴东等县。唐隶施州。宋设富州、懿州、高州、顺州等羁縻州。元明清设容美、施南、散毛等土司,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面积2.41万平方千米。人口398万(2011年)。居民有土家、苗、汉、侗等族。处于云贵高原边缘,境内山峦起伏,海拔在1000~3000米,多丘陵地带。农产有稻、小麦、玉米、甘薯等。经济作物有甘蔗、茶叶、桐油、烟叶、生漆、柑橘、茶油及黄连、天麻、贝母、当归、党参等。林业资源丰富,经济价值较大的树种有300多种,其中古老珍稀的有40多种,“毛坝漆”、“金丝桐油”、水杉驰名中外。工业有冶炼、采矿、机械、电器、化学、纺织、印染、卷烟、酿酒、造纸、制革、印刷、医药、建筑、食品加工等。有湖北民族学院等高校。公路四通八达,航班通武汉等地。有大水井古建筑群、鱼木寨、仙佛寺石窟等名胜古迹。 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 • 中南、东南地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