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哲学史讲演录 |
释义 | Zhexueshi Jiangyanlu 《哲学史讲演录》(卷名:哲学) Vorlesungen über die 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 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G.W.F.黑格尔关于精神哲学的著作。在黑格尔逝世之后,由K.L.米希勒根据他的三种讲稿、提纲和三种学生笔记整理而成,并被编入1833年发表的《黑格尔全集》第 1版。1840年发表了米希勒修订的第2版,内容比第1版简略。4卷本的中译本主要是根据1928年格罗克纳出版的《黑格尔全集》第17~19卷,由贺麟、王太庆翻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出版。 黑格尔在这部著作中,一方面把哲学史纳入他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框架中,把哲学史归结为理念回归自身的绝对精神阶段;另一方面把辩证法贯彻于哲学史研究,深刻地揭示了哲学史的发展规律。它有如下层次和特点:①在第1卷的卷首,有黑格尔1816年在海德堡的开讲词和长篇导言。这是黑格尔对哲学史观和方法论的概述,表现了他用以考察哲学史的唯心而又辩证的观点,包括有哲学史从抽象到具体的发展、逻辑与历史一致、哲学按圆圈发展等思想。②在导言之后和正文之前,黑格尔在“东方哲学”的标题下,轻描淡写地讲述了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把它们排斥在真正的哲学史之外。表明了他以西方为中心的偏见,也表现了他对东方哲学缺乏研究。③黑格尔认为,哲学史的真正发源地是古希腊。从古希腊、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哲学,占了17、18两卷(中译本的 1、2、3卷)。其中古希腊哲学又占两卷的5/6 以上篇幅。表现出黑格尔对古希腊哲学的重视。他把古希腊哲学分为 3个时期:从泰利斯到亚里士多德;罗马世界中的希腊哲学;新柏拉图学派的哲学。并在具体论述各家的哲学时,抬高唯心主义,贬低唯物主义。对于亚里士多德批判柏拉图时所表现的唯物主义倾向也加以歪曲。但是,作为辩证法思想大师,他注重发掘古代的辩证法。④对于中世纪哲学,包括阿拉伯哲学(见阿拉伯哲学史)、经院哲学和早期文艺复兴的哲学(见文艺复兴时期哲学),黑格尔讲得十分简略,并且对三者所持的态度是不同的。他认为,所谓阿拉伯哲学,只具有翻译古希腊哲学并使之流传的历史价值;经院哲学则是新柏拉图主义的必然归宿;只有批判基督教的文艺复兴才带来了自由的新曙光。⑤在概述近代哲学的最后一卷(中译本第4卷)里,黑格尔明确指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近代哲学所探讨的根本问题。由于解决这个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而有实在论(指经验论)与唯心论(指唯理论)之分。前者指从F.培根开始的英国经验论到法国唯物论;后者指从J.波墨到F.W.J.谢林的理性唯心论,包括R.笛卡尔、G.W.莱布尼茨、B.斯宾诺莎等。黑格尔的整个讲述表明,他崇尚唯心论和辩证法,贬低唯物论,反对形而上学。例如他只承认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真正鼻祖,并在高度评价斯宾诺莎的整体辩证思想的同时,把斯宾诺莎歪曲成唯心论者。总之,《哲学史讲演录》表明,黑格尔不是为历史而讲历史,他的重点是更具体地阐述自己的哲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