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克孜尔石窟 |
释义 | Kezi'er Shiku 克孜尔石窟(卷名:考古学) 新疆地区佛教石窟寺。位于拜城县东南约60余公里处。克孜尔是维吾尔语译音,为“红色”之意。洞窟凿于木札提河北岸明屋达格山的峭壁间。现存洞窟分布在谷西、谷内、谷东、后山4个区内,已编号者有236窟,其中洞窟形制较完整、壁画遗存较多者约占三分之一。窟内泥塑彩绘造像几乎全遭毁坏,仅存1970年以后新发现的几身。未发现有关开凿洞窟的纪年资料,根据洞窟形制、壁画的题材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分析,并经放射性碳素断代,石窟主要是4~8世纪的遗存,可大致分为早、中、晚 3期。克孜尔石窟是古龟兹境内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群,是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见彩图) 发现与调查 19世纪初清代学者徐松的《西域水道记》,记载了克孜尔石窟。1903年,日本人渡边哲信和崛贤雄,到克孜尔石窟切割壁画,盗掘文物。1913年日本人野村荣三郎、吉川小一郎来石窟调查。1906年和1913年,德国人А.格林韦德尔(1856~1935)和A.von勒科克又进行了长时间的测绘、记录、拍照,劫去大量的精美壁画、塑像和龟兹文文书等珍贵文物。此外,俄国人С.Ф.奥尔登堡、法国人伯希和、英国的A.斯坦因等也先后到过这里。1928年中国学者黄文弼对克孜尔石窟的 140个洞窟进行编号,并测绘、清理了部分洞窟。1946~1947年韩乐然两次到此临摹壁画,并发现、清理出一座洞窟。1953年西北区文化局新疆文物调查组进行了全面勘察。1973年克孜尔石窟文物保管所又发现洞窟一座。 早期洞窟 约在4世纪修建,以中心柱窟、大像窟和僧房窟为主。僧房窟数量较多,主室作方形或长方形,横券顶。前壁凿方形或长方形明窗。主室门道两侧的壁面下部,分别有壁炉式灶坑和低矮的炕。门道为长条形,门道后壁有方形券顶小室。僧房窟不画壁画,仅供僧人居住。大像窟数量较少,主室宽大,顶为券形。正壁塑有高数米或10余米的立佛像,主室左右侧壁也有数列塑像,均已毁损。主室正壁左右下方各有一条进入后室的甬道。后室顶为横券形,画伎乐飞天等壁画,后壁下方凿有横长方形涅槃台,台上塑有大涅槃像。中心柱窟的主室平面为方形或长方形,顶部均为纵券形,有左右甬道、后甬道,无后室,亦无前室。主室后壁凿一圆拱龛,左右侧壁和甬道侧壁均无龛。中心柱窟的壁画数量多,保存也较好。主室券顶中脊处壁画以天相图为主,组合复杂,一般包括日天、 月天、风神、蛇形龙、 立佛和金翅鸟。券顶左右侧壁为数列菱形山峦为背景的本生故事或因缘故事画,以本生为主(见彩图)。主室左右侧壁画方形构图的因缘佛传故事,表现释迦的教化事迹。主室前壁门上的半圆形壁面上,画交脚菩萨于天宫说法。后甬道的后壁或前壁,画涅槃像或荼毗焚棺图。左右甬道侧壁画数列舍利塔,塔中画舍利盒或一坐佛。塔基正面不画踏步。甬道顶画菱形图案。个别洞窟后甬道右壁端,画二奏乐立佛像。 中期洞窟 大约为5~6世纪修建。继续沿用早期的窟形,出现了较多的方形窟,各种类型洞窟形成较明显的组合关系。僧房窟数量减少,出现规模较大的僧房窟和上、下两层有阶梯通道的双层僧房窟。方形窟的平面作方形或矩形,前壁开窟门,并有一或两个明窗。窟后部有的设方形佛坛。窟顶有覆斗形、套斗形、穹窿形、纵券形和横券形等多种式样。窟内诸壁绘壁画。中心柱窟的平面出现新形式,后室和甬道宽于主室的形式成为主流,有的洞窟凿出方形的前室,有的后甬道增大成为后室。后室后壁凿出涅槃台,上塑涅槃像。主室侧壁有的塑立像。主室窟顶除纵券顶外,还有穹窿、套斗、平棊、一面坡等形式。各种不同类型、不同使用功能的洞窟,在小区域内形成一种组合关系,其中包括一座或多座中心柱窟。壁画主要集中于中心柱窟。主室为纵券顶的中心柱窟,券顶中脊壁画仍以天相图为主要题材,但出现简化的趋势,同时出现须摩提女请佛的因缘故事新题材。券顶左右侧壁菱格本生故事仍流行,但出现山峰为平顶的新形式。此时因缘故事画成为券顶侧壁的主要题材,并出现以塔为主要背景的新构图形式。主室正壁龛外,出现降六师外道、菱格本生和菱格因缘等新内容。主室前壁门上的半圆形壁面上,出现降魔、鹿野苑初转法轮等佛传题材。后室和左右甬道侧壁,出现阿阇世王闻佛涅槃闷绝复苏、释迦三道宝阶降世间、八王争分舍利等许多新题材。立佛像成为甬道壁画的主要题材,后室和左右甬道壁画内容显著增多。有前室的中心柱窟,画高大的立佛像或大幅说法图,也是早期洞窟所不见的。 晚期洞窟 大约为7~8世纪修建。洞窟类型同于中期,但规模变小,形制和绘塑内容都趋于简化,显示出衰落的趋向。中心柱窟主室以纵券形顶为主,券顶侧壁画坐佛、塔中坐佛,千佛成为主要壁画题材,少数菱格仍绘因缘故事。后室和甬道侧壁也以塔中坐佛或千佛为题材,多数洞窟的后室已不见涅槃像。主室顶部、侧壁和甬道均绘塔中坐佛或千佛,是晚期中心柱窟最突出的特点。本期新出现长条形平面的小窟,多是利用以前改建僧房窟遗留下的门道建成,一般都没有凿龛塑像。 克孜尔石窟早、中期以佛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和佛传为主要内容的壁画,集中表现释迦的本生、本行和教化事迹,这是小乘佛教“唯礼释迦”的具体反映。与文献记载龟兹流行小乘佛教的史实相符。晚期壁画出现大乘佛教的千佛一类题材,说明大乘佛教对龟兹佛教艺术的影响逐渐加深。而这种影响应来源于盛行大乘佛教的于阗或中原地区。 参考书目 《中国石窟·克孜尔石窟》1~3卷,平凡社,東京,1984~1985。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