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伊斯兰教
释义 Yisilanjiao
伊斯兰教(卷名:外国历史)
Islam
  7 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和传播于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城,以后在世界各地获得广泛发展的宗教。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在中国又称回教、清真教、天方教。伊斯兰一词是阿拉伯语Islām的音译,意思是“顺从”,即顺从唯一真主安拉的意志。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称为穆斯林。现在全世界大约有8亿人信仰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西亚、北非、南亚和东南亚等地。伊斯兰教于7世纪中叶传入中国,现有10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共1450余万人(据1982年统计)。
  教义简介  伊斯兰教义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理论部分包括宗教信仰,即信安拉、信天使、信经典、信先知、信后世。另一个重要信条是信善恶均由安拉前定,但穆斯林学者对“前定”的解释尚有争议。实践部分包括伊斯兰教信徒必须遵行的“善功”和五项宗教功课,简称“五功”,即念“清真言”、礼拜、斋戒、纳天课、朝觐。
  伊斯兰教的基本信条是:“万物非主,唯有安拉;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即“清真言”)。认为安拉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是全能全知、无始无终、独一无二、无形象、无所在、无所不在的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和“封印的”(即最后的)先知。
  伊斯兰教的主要经典《古兰经》是穆罕默德在传教23年的过程中陆续传述的“安拉的启示”。麦加时期(610~622)的《古兰经》以宣传宗教信仰为主;麦地那时期(622~632)的《古兰经》以立法制度为主。圣训(哈迪斯)是《古兰经》的补充。教法(沙利亚)是后来穆斯林学者以《古兰经》和圣训为根据,并参考被征服地区的法律和风俗习惯,因时制宜而制定的穆斯林行为的规范或法典。
  伊斯兰教在生活习惯上禁食自死物、血液、猪肉、未诵安拉之名而宰杀的牲禽等。禁酒在《古兰经》中也有明文规定。
  伊斯兰教有三大圣地:麦加、麦地那和耶路撒冷(见彩图)。有三大节日:开斋节(教历10月 1日)、古尔邦节(教历12月10日)和圣纪(穆罕默德诞辰,教历3月12日)。各教派还有自己的圣地和节日。


  历史上的伊斯兰教  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多数地区处于原始公社制度解体阶段,各部落为争夺牧场、水源、土地和牲畜,经常发生战争,城镇中的商业贵族和游牧部落的氏族贵族,通过贩卖奴隶、经营队商贸易、发放高利贷,对广大牧民、农民和手工业者进行盘剥。拜占廷帝国和波斯帝国对也门的争夺、商道的改变使麦加等地的过境贸易迅速衰落,加深了阿拉伯半岛的经济和社会危机。氏族贵族和商业贵族为了摆脱危机,夺取新的土地和商道,要求实现半岛的统一,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伊斯兰教的产生适应了这一需要。穆罕默德以“安拉的使者”与“封印的先知”的身份宣传“信主独一”的教义,实现了阿拉伯人长期以来建立一个统一民族国家的愿望。在穆罕默德于632年逝世的时候,阿拉伯半岛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已基本上成为一个统一的阿拉伯民族国家。
  穆罕默德逝世后,在阿拉伯人对外扩张的同时,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以外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在四大哈里发时期(632~661),阿拉伯人占领了叙利亚、巴勒斯坦和波斯等地,伊斯兰教发展成为一个东至阿富汗,西达埃及、利比亚的国际宗教;在倭马亚王朝时期(661~750)又扩张到东达印度北部和中国边境,西抵摩洛哥和西班牙,成为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宗教。阿拔斯王朝时期(750~1258)出现了伊斯兰教文化(或称阿拉伯文化)的黄金时代,各民族穆斯林对保存和发展欧洲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精华作出了贡献。与此同时,伊斯兰教的宗教学术(古兰经注、圣训、教法学、哲学)也达到了成熟阶段,并产生了新旧学术思想的斗争。奥斯曼帝国时期(13世纪中叶至1924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伊斯兰教势力在东南欧获得发展。在这一时期,伊斯兰教通过印度穆斯林的商业活动,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半岛等地也得到广泛传播。1798年,法国拿破仑率军侵入埃及,标志着伊斯兰教世界沦为西方殖民地的开始。伊斯兰各国人民多次掀起反抗殖民统治和封建压迫的斗争高潮,如伊朗巴布教徒起义、苏丹的马赫迪起义等。
  反映政治分歧的教派斗争贯穿着伊斯兰教的历史。因哈里发(穆罕默德继任人)问题而产生的伊斯兰教派有逊尼派、什叶派、哈瓦利吉派等,其中逊尼派(占多数)及什叶派的斗争一直延续到现代,严重地影响着穆斯林内部的团结。
  现代的伊斯兰教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伊斯兰各国纷纷取得独立,在第三世界占有重要地位,伊斯兰教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伴随着新国家的独立,出现了许多具有时代特征的新事物,如伊斯兰共和国、伊斯兰革命、伊斯兰社会主义、伊斯兰中心等。在国际伊斯兰组织方面,最著名的有总部设于吉达的伊斯兰会议组织、麦加的伊斯兰世界联盟、利比亚的宣教协会、吉隆坡的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伊斯兰教理事会、伊斯坦布尔的伊斯兰历史、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等。阿尔及利亚每年一次举行伊斯兰思想讨论会,对开展国际伊斯兰文化交流起了促进的作用。伊斯兰教进入第15世纪以来(教历1400年元旦为公元1979年11月21日),全世界穆斯林纷纷举行庆祝活动,一个新的伊斯兰教复兴运动正在兴起。每年到麦加朝觐的人数最多时达到200多万人。伊斯兰教在亚非欧美和太平洋地区获得巨大的发展。
  参考书目
 D.M. Holt, ed., The Cambridge Historyof Islam,4 vol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70.  赛义德·菲亚兹·马茂德著,吴云贵等译:《伊斯兰简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81。(Sayyid Fayyaz Mahmud, A Short History of Isla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Karachi,London,1960.)
   巴纳·路易著,马肇椿、马贤译:《历史上的阿拉伯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81。( Bernard Lewis,The Arabs in History,Hucthinson University Press,London,1959.)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7: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