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抗核加固
释义 kɑnghe jiɑgu
抗核加固(卷名:军事)
nuclear hardening
  对武器系统采取的抗核爆炸破坏作用的加固措施,是核防护的重要手段之一。亦称核加固。其目的在于提高武器系统在核战争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避免或减轻核爆炸的破坏。
  核爆炸的不同破坏效应,对武器系统的破坏机制、破坏程度各不相同。例如,导弹核武器及其发射、控制、指挥和通信系统,在核战争中会遭到敌方的核袭击,在进攻中会遇到敌方的核火力拦截,对同一目标“连射”时可能自相摧毁。为使武器系统在核战争中有效使用,指挥通畅,必须进行抗核加固。
  20世纪50年代初,美、苏两国就开始通过核试验与化学爆炸模拟试验,研究核爆炸效应。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苏两国从一系列高空核试验中,发现一些特殊效应,如使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失灵的高空核电磁脉冲效应,使通信和雷达中断的电离层效应,以及X射线对武器系统结构所引起的热激波效应等。这些效应给战略核武器带来严重威胁。为满足战略核武器抗核加固的需要,美、苏两国加速了核爆炸效应模拟工作的进程。70年代以后,美、苏、英、法等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造了各种大型核爆炸模拟设备,开展对武器系统抗核加固的研究。美国现役的导弹核武器,除60年代初部署的“大力神”Ⅱ洲际导弹外,都作了不同程度的抗核加固。对研制中的“三叉戟”Ⅰ潜地导弹和 “和平卫士/MX”洲际导弹,采用了更先进的抗核加固技术。
  核爆炸效应模拟,是进行抗核加固研究和试验必不可少的手段,可用来探索各种武器系统在核环境下所受的影响和损坏规律,检验加固措施的有效性。模拟方式主要有高能炸药爆炸、实验室设备模拟、计算机模拟等。对某一种破坏效应,可以有多种模拟手段。美国已建造的实验室,模拟设备达数百台之多,可模拟冲击波、热(光)辐射、早期核辐射、电磁脉冲等。模拟试验的优点是便于控制和测量,可多次使用;其缺点是不能获得核爆炸的综合效应,有些核环境还不能较逼真地模拟,有一定局限性。因此,为鉴定武器系统的抗核加固能力,最后还要通过核试验进行验证。到80年代初,美国仍每年耗费几千万美元,至少进行一次坑道式地下核试验。
  武器系统抗核加固的一般程序是:首先分析未来战争中可能遭遇的核环境;了解各种核爆炸效应对不同武器系统的破坏作用;在武器系统设计初期拟定抗核加固指标和方案,通过模拟试验验证其可行性;最后在核试验现场鉴定武器系统的抗核加固能力。
  抗核加固途径因不同的武器系统而异,并要统筹兼顾地考虑各分系统和设施的抗核加固问题,实施均衡加固。加固途径大致可分三类:①削弱核爆炸破坏因素的作用,如屏蔽法、加厚防护层、减震等;②增强武器系统自身的抗核能力,如导弹发射井加固、提高电子元器件辐射容限、选用抗核性能好的材料等;③用回避技术,使易受损的电路或子系统暂停工作,直到瞬变电压和电流下降到不影响系统工作性能时为止,以避开核爆炸瞬时效应的影响。抗核加固是涉及多学科的新兴技术,其发展方向是探索更经济、简便、有效的加固措施,寻求更先进的模拟试验技术,逐步减少对核试验的依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