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师公舞
释义 shigongwu
师公舞(卷名:音乐 舞蹈)
shigong ritual dance
  流传于中国南方壮族、毛南族、仫佬族以及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中,在祀神、祭祖、驱邪或传统节日里的一种祭祀性舞蹈。它与岭南古代先民的原始宗教仪式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这些宗教仪式在长期的发展中,与各民族文化相结合,吸收了当地民间舞蹈,并以各种民俗形式流传下来,逐渐变为半宗教半群众性的文娱活动。这种舞蹈直到近代,在形式上依然保持着原始宗教活动中巫术的基本特征。其中以壮族的师公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历史上,在壮族农村地区,每逢举行“作斋”、“打醮”等祭祀活动,巫师们都头戴各种面具,手持法器“跳神”和表演各类祭祀舞蹈。同时为了娱乐群众,还开展各种即兴的歌舞活动。壮族师公有南北之分,以武鸣县为代表的南派师公舞,保持着更多的原始祭祀歌舞形式,舞蹈性强。除巫师在仪式中的念唱外,其间穿插表演大量的单、双人和集体的舞蹈节目,如罗伞舞、明灯舞、筛米舞、绸带舞、法器舞以及手持刀枪棍棒的兵器舞和表现男耕女织的生活舞蹈。一般在祭祀活动结尾部分,由伴奏乐队、唱队的全体师公一起舞蹈,名曰“踩罡”。有些地方的群众还手提花灯跟随师公绕房舍、穿树林,进行游戏性舞蹈。河池象州等县的北派师公舞,以表演诸神的故事为主,有较完整的跳神套路,有“三十六神,七十二相”之说。表演时师公们戴着不同的面具,扮演各种神祇。在打击乐伴奏下,每个神先即兴跳一段舞蹈以示降临,接着演唱该神的事迹,唱完后再跳一段舞蹈,直到所有的神都表演了一遍。这些神是本民族民间传说中的英雄人物以及人格化的自然现象,如日、月、星、虹、风、雨、雷电和飞禽走兽等。表现英雄人物的动作多模拟骑马、骑虎、腾云驾雾、滚翻跌打等;表现自然现象的则借助道具,如手持葵扇表示风,绿绸巾表示雨,以兽皮、鸟羽表示各种鸟兽。在一些地区还出现了不受宗教内容约束的师公戏,其中穿插的舞蹈部分仍称师公舞。
  师公舞以蜂鼓、扁鼓、铓锣、铜镲等打击乐器伴奏,师公舞的鼓经中所念的“塔”、“贝”之声就是其主要乐器蜂鼓的鼓点。师公舞以膝部的屈伸、颤动贯穿于大部分动作之中,一些步法带有武术的痕迹,手的动作柔和而富于曲线,配合肩部顺势摇摆,头部轻晃,构成特有的韵味,风格古朴淳厚。广西明江两岸花山崖壁上刻画的舞蹈图像中,有许多动作和师公舞相似(见崖画上的舞蹈形象);师公舞和傩舞相比较,也可看出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联系。
  毛南族、仫佬族的师公舞、瑶族跳盘王中的各种祭祀舞和巫公舞、侗族祭神中的各种祭祀舞蹈和跳巫等,都是与壮族师公舞近似而又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舞蹈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师公舞中的一些舞蹈,已逐渐演变为群众文娱活动和表演艺术形式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6:4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