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恩格斯,F.
释义 Engesi
恩格斯,F.(卷名:社会学)
Friedrich Engels (1820~1895)
  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1820年11月28日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的一个工厂主家庭。1834年就读于爱北斐特中学。在父亲的逼迫下,于1837年辍学从商,次年到不莱梅。1841年去柏林服兵役,同时在柏林大学旁听,并与青年黑格尔派建立了联系。1842年11月,恩格斯与K.马克思第一次会面。1845~1847年,恩格斯与马克思共同加入共产主义者同盟并为其工作,后合著《共产党宣言》(1848),创建马克思主义。1848年始,辗转于欧洲各国从事革命实践活动。70年代,他继续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同各种机会主义进行斗争。90年代,恩格斯一边进行理论研究工作,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边从事革命活动。1895年8月5日在伦敦逝世。
  社会宏观结构理论  恩格斯对社会学理论的贡献是与马克思密不可分的。恩格斯在与马克思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和他晚年同友人的通信中,阐述了他对社会宏观结构的看法。他同马克思一样,把整个社会结构划分成两大组成部分,即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部分之间相互适应、相互依存,构成具体的社会形态;两大部分又相互矛盾、相互否定,促进社会整体的变迁和发展。恩格斯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他在实质上揭示了社会结构中起决定作用的经济结构的重要性,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要作用。恩格斯并不认为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认为在社会整体结构中发生作用的还有政治结构和思想文化结构的因素。根据这一总的看法,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他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0)中指出:“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这种对立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冲突的根源。消除这种冲突,则意味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到来。他把冲突和变迁的历史过程归结为:中世纪社会、资本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认为实现这一革命的理想,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革命。在这里,体现了社会的阶级结构与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一致性。
  微观经验研究  恩格斯对社会进行了大量的社会学的微观经验研究。《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945)是他基于亲身观察和掌握了可靠材料的基础上而完成的社会学名著。书中明确表示,工人阶级状况是研究一切现实社会状况的出发点。他认为,产业革命不仅是工艺的改革,还是社会关系的变革。产业革命造就了两大对立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恩格斯详细考察了工人的生活,揭示了产业革命给工人阶级带来诸如住房、卫生、疾病、死亡、人口、家庭乃至社会道德水平降低等社会问题。通过对产业革命、私有制和新生的社会阶级之间关系的描述,恩格斯第一次认识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联系。他最后得出结论:工人和资本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革命不可避免。在对资本主义现实社会进行研究的同时,恩格斯还进行了历史的经验研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他根据美国人类学家L.H.摩尔根的研究成果,对氏族、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进行了考察。他对家庭形式的演变过程,即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和一夫一妻制家庭形式的划分,至今对家庭社会学还有重大的影响。恩格斯的经验研究,补充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宏观理论。
  恩格斯坚持以唯物史观作为社会学方法论的指导原则,在具体研究中,他熟练地运用社会调查、实地考察、深入访谈、历史资料分析、统计和文献分析等社会学经验研究方法。他在上述领域里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参考书目
 Tom Bottomore ,Mɑrxist Sociolɡy, Macmillan,London,1975.
 Jerzy Szacri,History of Socioloɡicɑl Thouɡht,Greenwood Press,Westport,1979.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