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悬棺葬
释义 xuanguanzang
悬棺葬(卷名:考古学)
  古代墓葬形式之一,以将死者的棺木放置在人迹罕至的悬崖绝壁之上为特征。年代主要为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中国、印度支那半岛、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均有发现。
  棺木的放置方式因时因地而有不同,或利用岩壁间的裂隙之处架设棺木;或在岩壁上凿孔,楔入木桩,以支托棺木;或利用天然岩穴及人工凿穴,盛放棺木。棺木多为独木凿成,呈长方形,也有少数用船形棺者。葬式有的是一次葬,有的是二次葬,即待死者肌肉腐朽后,将骨殖收入棺内,再送到悬崖上去。
  悬棺葬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台湾等省、区。时代延续很长。据现有材料,最早的是福建武夷山1号船棺,放射性碳素断代为距今3840±90年;2号船棺为距今3445±150年。江西贵溪悬棺为距今2650±125年。四川瞿塘峡盔甲洞悬棺与战国器物同出,时代亦应相近。贵州松桃悬棺据测定为距今1660±90年。但另一些地区的悬棺,如四川南部和贵州等地,其下限则可到明清。台湾的耶眉族迄今仍保存悬棺葬的习俗。
  关于中国悬棺葬的族属,至今没有定论。大致而言,福建、浙江、江西东部的悬棺,可能和古代闽越、山越等民族有关;两广的悬棺可能和古代瓯越、骆越等民族有关;湘西的悬棺葬可能和中古的五溪蛮有关;川东、鄂西的悬棺葬可能和中古的獽、夷、僚人有关;川南、滇东北至贵州的悬棺,可能与中古的僚人、元明的仡佬、都掌蛮等民族有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