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西洋 |
释义 | Daxi Yang 大西洋(卷名:世界地理) Atlantic Ocean 世界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北美洲和南美洲之间,南接南极洲,并通过其属海地中海和黑海同亚洲滨临。东、西部分别经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面积9165.5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5.4%,相当于太平洋的一半弱。平均深度3597米,最深处在波多黎各海沟,达9218米。海水总容积32970万立方公里。 西南部以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西经67°线同太平洋为界;东南以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线同印度洋为界。北部以西起哈得孙湾东口,经戴维斯海峡、丹麦海峡、冰岛-法罗海槛、威维尔-汤姆森海岭、设得兰群岛的马克尔-弗拉格岛,到挪威西南沿海的斯塔德角一线,一般作为大西洋的北界。大西洋的轮廓略呈“S”状。南北长约16000公里,东西宽2400~6000公里。南半部海岸线较平直,边缘海、内海及海湾较少,较重要的只有南极大陆与南极半岛间的威德尔海。北部海岸线较曲折,并有众多的岛屿和半岛的穿插分割,形成了一系列边缘海、内海和海湾。其中较重要的有地中海、黑海、波罗的海、北海、比斯开湾、几内亚湾、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和圣劳伦斯湾等。著名的海峡有沟通北海与大西洋的英吉利海峡(拉芒什海峡)、多佛尔海峡(加来海峡),沟通黑海、地中海与大西洋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和直布罗陀海峡,沟通波罗的海与北海的卡特加特海峡、厄勒海峡和大、小贝尔特海峡,以及沟通墨西哥湾与大西洋的佛罗里达海峡等。 大西洋中的岛屿总面积约107万平方公里,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大陆岛,如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纽芬兰岛、大安的列斯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加那利群岛及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等;另一类是火山岛,在大西洋中部呈串珠状分布,如亚速尔群岛等。 海底地形 在大西洋中部,有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西洋海岭(或称大西洋中脊),它是世界大洋中脊的一部分。海岭北起冰岛附近(其中北纬52°至冰岛间称作雷克雅内斯海岭),南迄南纬55°附近的布韦岛,呈“S”形分布,总长约17000公里。由一系列彼此相距12~32公里的平行的岭脊组成,宽度为375~555公里至2200~2400公里,总面积达2228万平方公里,约占大西洋总面积的1/4。海岭一般高出周围洋底2000~4000米,岭脊高度从中轴向两侧逐级降低。山脊距洋面2000~3300米,个别山脊露出洋面形成岛屿,如冰岛、亚速尔群岛、圣佩德罗-圣保罗礁、阿森松岛、圣赫勒拿岛、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等。岛上多火山及地震。在赤道附近的罗曼什断裂带(南纬0°13′,西径18°26′,最大深度7856米)的巨大断错(东西错开达1000多公里),将大西洋海岭分为南、北两部分。 大西洋海岭的轴部,有一条纵向的中央断裂谷地。谷底一般深约3250~4000米,宽约10公里,其谷坡又急剧上升到1640~2200米的深度间,谷坡宽度20~40公里。在整个大西洋海岭沿线,还有许多与中央断裂谷带近于垂直的横向断裂带,其深度大多达5000米,在地貌上表现为深切的线状槽沟。根据近30年来的海底探测研究,发现在中央断裂谷带,有众多的浅源地震发生,并测得有很高的热流值等等。这表明,这里地壳在不大的深度内频繁地发生着构造运动,以及高温的地幔物质在中央断裂谷带上涌出露。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中央断裂谷带是由于两侧洋底的扩张漂移,使它受到张力而断裂下沉的狭窄地带。 在大西洋海岭的东西两侧分布着两列海盆、东列有西欧罗巴海盆、伊比利亚海盆、加那利海盆、佛得角海盆、几内亚海盆、安哥拉海盆和开普海盆;西列有北亚美利加海盆、巴西海盆和阿根廷海盆。此外,在南部尚有一个宽广的大西洋-印度洋海盆。这些海盆之间,常隔有一些海底山脉或高地。如佛得角海盆与几内亚海盆间的塞拉利昂海丘,安哥拉海盆与开普海盆间的沃尔维斯海岭,以及巴西海盆与阿根廷海盆间的里奥格兰德海丘等。上述各海盆的一般深度多超过5000米,其中最低平的深海平原深度大多在5500~6000米间。 大西洋的大陆架分布较广,深度200米以内的大陆架面积约921万平方公里,略小于太平洋大陆架,但超过印度洋大陆架面积将近两倍。大陆架的宽度变化很大,从几十公里到1000公里不等。其中东北部的波罗的海、北海以及不列颠群岛和爱尔兰的外缘海域,是世界上大陆架最宽的区域之一,200米深度内的大陆架最宽可达1000公里以上。比斯开湾以南,包括伊比利亚半岛及非洲西岸的大陆架宽度较小,一般不超过100公里。北美大陆东岸的大陆架宽度一般为110~320公里(在纽芬兰东南海域最宽处达500公里)。南美大陆北岸、 加勒比海沿岸,大陆架狭窄,但大陆东北岸又展宽到90~300公里;至巴西东北岸,宽度复减至20公里左右;南纬30°以南,大陆架又展宽到160~400公里,其中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到南美洲海岸,大陆架宽达1000公里左右。大西洋大陆架水深大部在100米以内,只有个别部分超过150米。连接大陆架和深海陡倾部分的大陆坡,面积约768万平方公里,其中沿欧、非大陆架的大陆坡较陡,坡度多为5°~10°,宽度一般只有20~30公里;在美洲大陆架外侧的大陆坡,一般坡度较缓,常在3°以下,但宽度较大,通常可达50~90公里。(见彩图) 气候 大西洋的气候由于受大气环流、纬度、洋流性质以及海陆轮廓的影响,不仅南北差别较大,而且东西两侧也有明显的差异。 在冰岛西南,有一个永久性的冰岛低压中心,冬季气压可降至997.3毫巴;在南极大陆附近,则有一个常年存在的副极地低压带,夏季最低气压为986.6毫巴。在这两个低压区之间的副热带纬区,形成了亚速尔高压区和南纬30°~35°间的南大西洋高压区。它们在赤道附近地区被赤道低压区分隔开。上述气压区的分布形势,决定了在赤道以北至亚速尔高压区之间的洋面,盛行东北信风;赤道以南至南纬30°~35°的洋面,盛行东南信风。风力一般为3~4级,最大不超过5~6级。在副热带高压区与副极地低压区之间的中高纬区洋面,常年吹偏西风,风力较大,其中北纬40°~60°间海区,冬季由于极锋与气旋活动频繁,多风暴;南纬40°~60°间海区,全年都有风暴,且由于三大洋在此相互连通,不受陆地阻挡,风力的强度和频率远大于北大西洋西风带,常常出现暴风级(11级)的风力,加之风向相当稳定,平均每年有110天出现高6米以上的狂浪,素有“狂风怒吼的40~50度”或“咆哮的西风带”之称。在接近南极大陆附近海域,盛行极地东南风。 在北大西洋的热带纬区,夏秋季(5~10月)经常出现飓风,它同太平洋的台风相似,从热带海洋中部吹往西部海域,特别是邻近西印度群岛海域达到最大风力(12级或以上),然后折向纽芬兰,风力逐渐减小。 整个大西洋,除南极附近的高纬区外,气温年变幅不大。赤道地区,平均气温终年为25~26℃,年较差不到1℃。南、北纬20°附近,最热月(北半球在8月,南半球在2月)为25℃,最冷月(分别为2月和8月)为20℃左右,年较差5℃。南、北纬40°附近,最热月分别为16℃和22℃,最冷月分别为11℃和15℃,年较差各为5℃和7℃。在南、北纬60°附近,最热月分别为0℃和10℃,最冷月分别为-10℃和0℃,年较差各为10℃。大西洋的北半部受墨西哥湾暖流的影响,在南、北纬20°以上的洋面,北大西洋要比南大西洋同纬度高5~10℃。此外,大西洋的东西两侧,因受寒、暖流、大气环流和盛行风的影响,在南、北纬30°之间,东部海域平均气温较西部海域要低5℃左右;北纬30°以北,东部海域平均气温反比西部海域高5℃以上,愈往北冬季平均气温的差距越大,至北纬60°附近海域,1月平均气温东西可差28℃。 大西洋的降水分布受大气环流的制约,其特点是:赤道地区降水较丰,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介于南、北纬15°~35°间的热带、 亚热带纬区, 年降水量只有500~1000毫米,其中东部海域因受高压中心、离陆信风和寒流的共同影响,年降水量只有100~250毫米,西部的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海域,由于受季风和热带风暴飓风的经常侵袭,年降水量可达1000~1500毫米;南、北纬35°~60°温带纬区年降水量一般为1000~1500毫米;南纬60°以南的高纬海域,年降水量为100~250毫米;北纬60°以北海域,包括属于北冰洋的挪威海在内,由于受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极锋及温带气旋的综合影响,年降水量可达1000毫米左右。 海洋水文 大西洋的洋流系统,与大气环流特别是洋面的盛行风直接相关。其南北两部各成一个环流系统。 北部环流系统由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及加那利寒流组成。北赤道暖流大致从佛得角群岛开始,受东北信风的影响自东向西流动,至安的列斯群岛附近,称安的列斯暖流。它的大部流向西北,小部与从南赤道暖流北上的圭亚那暖流汇合,向西穿过小安的列斯群岛北部各海峡,注入加勒比海,称加勒比暖流。继而西北流经尤卡坦海峡注入墨西哥湾。墨西哥湾不仅汇聚了南北赤道暖流,而且还接纳了由信风不断赶入的暖水,因而成为巨大的温热“蓄水库”,其水位也较邻近的洋面高。巨大的海流从佛罗里达海峡流出,称佛罗里达暖流,与东南来的安的列斯暖流汇合后,称墨西哥湾暖流(简称“湾流”),沿北美大陆架北上,在美国东海岸的哈特勒斯角附近偏向东北方向流(在哈特勒斯角附近,湾流宽达110~120公里,水层厚度700~800米,表层水温25~26℃,流量8200万立方米/秒),到北纬40°附近,因受盛行风的影响折而向东,大约在西经40°附近,“湾流”改称为北大西洋暖流,并在北纬40°、西经30°处分为两支:北支在强劲的西南风的吹刮下向东北流,在不列颠群岛的西北穿过冰岛-法罗群岛、设得兰群岛-挪威间的海峡进入北冰洋的挪威海和北极海域;南支在接近伊比利亚半岛时,向南沿欧洲、非洲海岸南下,形成微弱的加那利寒流,到佛得角群岛附近,与北赤道暖流首尾相接。 南部环流系统由南赤道等暖流和福克兰等寒流组成。南赤道暖流位于赤道以南,但当它由非洲沿岸流到南美沿岸时,由于受到南纬7°附近巴西向东伸入的巨大的三角形轮廓的影响,迫使南赤道暖流在此分为两支:北支沿大陆海岸至小安的列斯群岛,称圭亚那暖流;南支沿大陆海岸南下,叫巴西暖流。巴西暖流到拉普拉塔河口附近,与沿阿根廷海岸北上的福克兰寒流汇合后,因受盛行西风的作用而转向东,成为整个环南半球西风漂流的一部分。西风漂流在接近非洲南部处,一部分继续东流进入印度洋,另一部分沿非洲西岸北上,成为本格拉寒流。本格拉寒流在南纬10°附近与南赤道暖流首尾相接,形成了南大西洋反时针环流系统。 此外,在南、北赤道暖流之间,还有一条与其流向相反的赤道逆流,向东注入几内亚湾,称几内亚湾暖流。另一条是由北冰洋的巴芬湾经戴维斯海峡沿加拿大的拉布拉多半岛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在纽芬兰岛东南北纬40°附近与北上的墨西哥湾暖流相汇,潜流于温水层之下。 在暖、寒流相汇的附近海域,多海雾,并且是温水性鱼群和冷水性鱼群交汇的场所,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如上述纽芬兰附近海域,南美阿根廷以东海域及拉普拉塔河口附近,西欧沿岸及非洲西南岸等。 大西洋北半部的平均水温比南半部高6.3℃。 同气温一样,大西洋表层水温的年变幅也不大。在赤道和热带纬区,表层水温的年变幅为1~3℃;亚热带和温带纬区为5~8℃;高纬区,北大西洋为5~6℃;南大西洋为1~2℃。夏季最热月(南、北大西洋分别为2月和8月),在赤道和南、北纬20°附近,表层水温约为26~27℃;北纬40°附近为23℃,南纬40°附近为15℃;北纬60°附近,表层水温自东部海域的12~13℃减至西部海域的5~6℃,南纬60°附近则接近0℃。冬季最冷月(南、北大西洋分别为8月和2月),赤道附近表层水温约为27℃;南、北纬20°附近约为25℃;北纬40°附近约为15℃,南纬40°附近约为10℃;北纬60°附近由东部海域的5~8℃减至西部海域的0℃上下;南纬60°附近为-1~-2℃。 大西洋表层海水的盐度介于33~37‰之间,其平均含盐度(34.87‰)是四大洋中最高的。 各海区表层海水的盐度分布,同其水分平衡特点及大陆径流的分布有关。据统计,大西洋的年平均蒸发量为1040毫米,年降水量为780毫米,大陆年径流量为200毫米。赤道地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1400毫米/年),盐度为35~35.5‰。在副热带高压区和信风带,年蒸发量(1640~1660毫米/年)大大超过降水量,盐度增至36~37‰,甚至达37.5‰(地中海东部最高达39.6‰)。从亚热带向高纬区,因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北纬60°为780毫米/年,南纬60°为320毫米/年),盐度从36‰减至33~34‰。极地地区由于融冰(特别是南大西洋),盐度也较小。此外,在亚马孙河、刚果河、圣劳伦斯河及拉普拉塔河等大河河口,盐度大多在33‰以下。 大西洋的海冰主要分布在南大西洋的南部及北大西洋的西北部,包括冰山和浮冰两类,其分布界线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在南大西洋,冰山分布范围最大的11~12月,在中部海域最北可分布到南纬40°附近,在西部海域则可达南纬35°。浮冰分布面积最大的8~9月,其北界可达南纬55°,冰带的最大宽度可达1660~1850公里。南大西洋海冰分布范围最小的2~3月,冰山和浮冰均限于分布在南极大陆沿岸海域及威德尔海。在北大西洋,冰山主要随拉布拉多及东格陵兰两支寒流南下。其中拉布拉多寒流从巴芬湾及加拿大北极群岛间各海峡带来的冰山,数量多,规模较大,对北大西洋航运危害很大。每年冰山及浮冰分布范围最大的3月,其平均分布界大体在北纬40°,个别年份,北大西洋西部海域甚至在北纬31°附近可见冰山的残迹。 自然资源 大西洋的矿产资源甚为丰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铁、重砂矿和锰结核等。 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以下四个海区:①委内瑞拉北部的马拉开波湖和委内瑞拉与特立尼达岛之间的帕里亚湾,已探明的石油总储量40.2亿吨,天然气8624亿立方米(1976)。1981年产原油5988万吨、天然气51.7亿立方米。②北海,已探明的原油储量40亿吨,天然气3万亿立方米(1977)。1981年产原油11640万吨,天然气768.9亿立方米。③墨西哥湾,已探明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坎佩切湾、美国得克萨斯州及路易斯安那州的近海,其中坎佩切湾的石油探明储量近50亿吨(1978),1981年产原油5530万吨。④西非沿岸浅海区,已探明的含油、气区从几内亚湾北岸的科特迪瓦起,向南一直延伸到安哥拉的卡宾达,包括尼日尔河三角洲、加蓬、刚果及卡宾达的近海。探明石油总储量23.4亿吨(1976)。1981年产原油4060万吨,天然气28.6亿立方米。此外,在大西洋西岸的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的近海大陆架也相继发现油、气资源,部分并已投产(如巴西)。 煤炭主要分布在英国东北部苏格兰的近海和加拿大新斯科舍半岛外侧的大陆架。其中英国东北部海域的煤炭储量达5.5亿多吨,由陆上挖隧道到海底进行开采,20世纪70年代,每年从海底采煤达2000~2500万吨。在加拿大的纽芬兰岛外侧和法国的诺曼底半岛外缘浅海均发现有海底铁矿,前者的估计储量达20亿吨,70年代年产铁矿石约300万吨。 砂矿分布较广。在美国、巴西、阿根廷、丹麦、西班牙、葡萄牙、塞内加尔、纳米比亚(西南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近海均有发现。美国大西洋沿岸大陆架蕴有丰富的钛铁矿-独居石-金红石-锆石砂矿,其中南、北卡罗来纳州和佛罗里达州海滨的钛铁矿占全国储量之半,并已进行大规模开采。纳米比亚的近海和海滨,由于流经南非金刚石产区的奥兰治河夹带大量金刚石矿砂的长期沉积,在该河的河口以北到安哥拉近海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滨金刚石砂矿,估计金刚石的总储量达4000万克拉。其中奥兰治河口北面长 270公里、宽75公里的地带特别富集,含金刚石的沉积物厚0.1~0.7米,每立方米平均含金刚石0.31克拉,储量共达2100万克拉,1968年开始开采。 大西洋的锰结核总储量估计为1万亿吨,主要分布在北美海盆和阿根廷海盆,其富集程度和品位均不及太平洋及印度洋。锰结核平均含锰15.78%、铁20.78%、镍0.33%、钴0.32%、铜0.12%。 大西洋的生物资源也很丰富,其中以鱼类捕获量最大。1975~1981年平均年渔获量 2554万吨(包括属于北冰洋的挪威海、巴伦支海和格陵兰海的渔获量在内),约占同期世界海洋渔获量的40.4%,仅次于太平洋。其单位面积的捕捞量(1980年为250千克/平方公里)是四大洋中最高的。主要渔场分布在北海及不列颠群岛周围海域及非洲、南美洲沿岸的大陆架,冰岛、西印度群岛周围海域和比斯开湾及南欧沿岸海域等也有一些较小的捕鱼区,其中包括北海及挪威海在内的大西洋东北部渔区约占总渔获量的45~50%。北大西洋主要捕捞鳕类(大西洋鳕、非洲鳕、挪威鳕、黑线鳕)、毛鳞鱼、鲱类(大西洋鲱、黍鲱),其次是鲭、鲽、贝类(贻贝及牡蛎)等;南大西洋以沙丁鱼、油鲱鳀、无须鳕、贝类为主,并在临近南极洲周围海域捕捞磷虾及鲸等。 交通运输 大西洋是世界航运最发达的大洋,拥有世界海港总数的3/4,货运周转量的2/3和货物吞吐量的3/5。主要航线有5条:①欧洲与北美洲各国间的北大西洋航线;②欧洲与亚洲、大洋洲之间的远东航线;③欧洲与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各国间的中大西洋航线;④欧洲与南美洲大西洋沿岸各国间的南大西洋航线;⑤从西欧沿非洲大西洋岸到开普敦的航线。其中以北大西洋航线运输最繁忙,世界商船的1/3以上航行在这条航路上。海运的主要货物是石油及石油制品,约占大西洋海运货物周转量的一半以上;其次是铁矿石、谷物、煤炭、铝土及氧化铝等。沿岸主要港口有:欧洲的格但斯克、汉堡、鹿特丹、安特卫普、伦敦、利物浦、勒阿弗尔、马赛、热那亚、的里雅斯特、康斯坦察、敖德萨等;非洲的亚历山大、达尔贝达(卡萨布兰卡)、蒙罗维亚、哈科特港、开普敦;北美洲的纽约、费城、巴尔的摩、诺福克、坦帕、巴吞鲁日、新奥尔良、休斯敦;南美洲的马拉开波、图巴兰、里约热内卢及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其中荷兰的鹿特丹是世界最大的海港,最高年吞吐量达3亿吨(1977)。 20世纪70年代初,大西洋海底电缆线总长达20多万公里,其中有16条是连接西欧与北美间的海底电缆。从爱尔兰的瓦伦西亚岛和法国的布列塔尼半岛西北端开始,通到加拿大纽芬兰岛的东南端、或一直通到加拿大新斯科舍半岛北端的线路,是大西洋海底电缆的主要干线。亚速尔群岛、百慕大群岛、马德拉群岛、佛得角群岛及阿森松岛是重要的海底电缆中继站。 大西洋的上空也是联系西欧、北美、南美和非洲间的空中交通要道。其中以连接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等欧洲各国首都同纽约等美国和加拿大各大城市间的北大西洋航空线的客、货运量最大。其他主要航空线还有欧洲—南美航线,北美—非洲航线和南美—非洲航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