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形而上学 |
释义 | Xing婔ershangxue 《形而上学》(卷名:哲学) Metaphysica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代表作。原是他在吕克昂学院讲课用的讲稿、笔记,有的是单独论文,有的可能是学生记录。亚里士多德去世后,该学院的第11代继承人安德罗尼柯整理亚里士多德的旧稿与讲义,编纂了当时所能收集到的全部遗稿,把研究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著作编在一起,取名《物理学》或《自然哲学》,又把一些杂乱的讨论抽象问题的文章编在《物理学》之后,取名《物理学以后诸篇》(拉丁文转写为 Metaphysica),中文译者根据《周易·系辞》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说法,将 Metaphysica译为《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一书共14卷,各卷之间,甚至同一卷中有的章节之间也没有结构上的连续性。古代的注释家已对本书的结构提出各种不同的解释。近代,经德国古典学者W.耶格尔等人的研究,大体认为:第1、3、4、6卷为第1组,第7、8、9卷为第2组,第10、13、14卷为第3组,构成《形而上学》的基干;第2、5、11、12卷则是插进去的。 第1组4卷主要研究哲学的性质、对象和范围。其中第 1卷是全书的序言,先讨论哲学的形成与性质,进而评介前人关于本原问题的看法。第 3卷提出哲学应该研究的十多个问题,如个别与一般的问题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全书的基本内容。从这里可以看出那个时代人们关于哲学研究的看法。第4、6卷明确回答了哲学的对象和范围问题,将哲学划分为第一哲学与第二哲学,第一哲学研究存在本身及其固有的属性,还研究表述存在的最一般的范畴以及各门学科都要遵循的一般公理如矛盾律和排中律等。 第2组3卷主要是关于实体(或本体)的学说。这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的核心部分。他认为,“存在”的中心范畴就是“实体”,其他范畴是表述实体的。实体是与一切事物相关的“本原”。在对“实体”的进一步论述中,表现了他的动摇性:他有时认为“实体”是独立存在的个别事物,有时将“实体”视为普遍本质。在这三卷中,他专门探讨了自己哲学体系的三大基本理论──实体论、形式和质料、潜能与现实。 第 3组的13、14卷驳斥了柏拉图及其学派将数和理念看作独立存在实体的观点。第10卷是从一般理论出发,论述“一”与“多”等最一般的数量范畴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进而说明各种对立与相反范畴之间的关系。 第 2、5、11、12卷仍然是讨论哲学上的问题。第2卷象是另一篇哲学导言的残篇。第 5卷列举和解释30个哲学术语(即范畴),被称为“哲学辞典”,可能是早期的著作。第11卷由两个完全不同的部分组成,前 8章是第3、4、6卷的内容摘要,象讲授提纲,后5章是《物理学》书中一些章节的摘要。第12卷,一般认为是亚里士多德较早写成的一篇独立的论文,后来加进去有关天文学等方面的几个片段。这一卷,亚里士多德从运动的源泉出发,讨论了感性的实体和永恒不动实体的问题。他认为,永恒不动的、非感性的实体是万物运动的第一推动者,即纯粹的“隐得莱希”,这就是“神”。这部分被称为亚里士多德的神学。 《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部专门研究哲学问题的著作,它对于了解亚里士多德和研究古希腊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见彩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