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方波极谱法 |
释义 | fangbo jipufa 方波极谱法(卷名:化学) square-wave polarography 在通常的、缓慢改变的直流电压上面,叠加上一个低频率、小振幅(≤50毫伏)的方形波电压,并在方波电压改变方向前的一瞬间记录通过电解池的交流电流成分的极谱法和伏安法,是电化学分析法之一,也是目前极谱法中灵敏度较高者。在合适的情况下,测定的最低浓度可达10-7Μ,个别离子的检出限可达10-3Μ。 1952年G.C.巴克首先提出方波极谱电流的理论,并设计了电子管方波极谱仪。中国极谱分析工作者也设计了振动子方波极谱仪和895型机械方波极谱仪。 极谱电流 方波极谱之所以有很高的灵敏度,是由于它在充电电流消失的时刻记录电流,因而极谱电流中没有充电电流,可以通过放大电流来提高测定的灵敏度。 在图1中, ![]() ![]() ![]() 方波极谱波 它具有电流峰的形式(图2)。 ![]() 对可逆电极反应来说: O+ne ![]() ![]() 当P=1时,E=E┩、电流为最大值: ![]() ![]() 优缺点 优点有:①灵敏度较高;②分辨力好,例如可将In3+波和Cd2+波分开(图2 );③ 前极化电流的影响较小。用方波极谱测定金属离子时,允许以下比例: ![]() 缺点有:①对于不可逆波,灵敏度不很高;②为了减小时间常数,要求被测溶液的内阻不大于50欧,因而要求支持电解质有较高的浓度,一般不低于0.2Μ,这就要求试剂具有特别高的纯度;③毛细管噪声电流阻止进一步提高灵敏度。噪声电流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汞滴的下滴引起毛细管内汞的突然收缩,使电解液进入毛细管的内壁,在内壁与汞线之间形成一层薄膜,当滴汞电极的电压突然改变时,由于汞线表面充电而产生的微小电流是按t-n(n>1/2)衰减的,正好介于充电电流和电解电流之间,方波极谱的半周期比较短(通常为几毫秒),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它衰减至零,在灵敏度比较高的时候,它就暴露出来,形成方波极谱的背景电流,称为毛细管噪声电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