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释义 Aisɑi'ebiyɑ Kɑng Yi Zhɑnzheng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卷名:军事)
Ethiopian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Italy
  1935~1941年埃塞俄比亚(当时称阿比西尼亚)人民抗击法西斯意大利侵略的战争。30年代初期,意大利B.A.A.墨索里尼法西斯政府为独霸地中海,重新瓜分东非和北非的英、法殖民地和摆脱国内经济危机,加紧准备侵埃战争。1935年9月,意军统帅部决心在意属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集中30余万兵力,由东北非意军总司令E.德博诺将军(同年11月16日由P.巴多利奥元帅接任)指挥,分北、中、南三路,以北路为主向埃塞俄比亚腹地实施向心进攻,企图一举占领该国。埃军由皇室禁卫军(1万人)和各省、各部族的民团组成,总数约45~50万人,武器装备落后,训练很差,但士气高昂。最高统帅是海尔·塞拉西一世皇帝。埃军统帅部的抗战计划是:军队先从边境后撤30公里,扼守险要,实施山区机动防御作战,为尔后转入反攻创造条件。10月3日,意大利不宣而战,在强大空军配合下大举侵入埃领土。埃全国军民奋起抗战。抗战经历两个阶段。 从战争爆发至1936年5月埃首都沦陷,为正规战争阶段。埃军主要以阵地防御战抗击意军。在战争头5个月内,埃军曾在阿杜瓦、戈拉海和坦皮恩等战役中重创意军。意军坦克的猛烈进攻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使战局呈僵持局面。1936年3月,意军发动新攻势,大量施放毒气,进行残酷屠杀。埃军接连失利。3月底,海尔·塞拉西一世皇帝亲临前线指挥马伊乔乌战役,反击向首都逼进的意军,受挫。5月3日,海尔·塞拉西一世流亡国外。5日,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陷落。9日,墨索里尼宣布将埃塞俄比亚领土并入意大利王国。从此,埃塞俄比亚的抗战进入新阶段──游击战争阶段。部分埃军分散到西部和南部各省,同当地人民组成游击队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游击队经常袭击意军驻地,炸仓库,拆电线,破坏交通,多次粉碎意军的“围剿”,使意大利的“殖民开发计划”遭到破产。游击战一直坚持到1941年,在英军配合下,埃塞俄比亚军民终于把意大利侵略者赶出国土,光复祖国。在整个战争中,埃方共死亡70余万人,其中死于化学战剂的有29万余人。意方伤亡14万人,付出 120亿里拉的巨额军费。埃塞俄比亚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战斗的精神鼓舞了当时其他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9: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