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女子不孕
释义 nüzi buyun
女子不孕(卷名:中国传统医学)
female infertility
  育龄妇女婚后夫妇同居两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且未避孕而不能受孕的妇科病证。婚后两年从未受孕者称为原发性不孕;曾有过生育或流产,又间隔两年以上未受孕者称为继发性不孕。此病主要由先天肾气不足,气血虚弱,或体型肥胖,多痰多湿,或情志不畅,气滞血瘀,以及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等原因所引起。隋代《诸病源候论》中即有“无子候”一条,并对女子不孕的病因进行了探讨。唐代《千金要方》指出不孕有虚实之异,虚证为载血不足,实证多属血瘀气滞。元代《丹溪心法》首倡痰湿不孕之说。明代薛己《校注妇人良方》提出了六淫七情伤冲任,子宫虚冷而不孕的观点。明代《景岳全书》从妊娠生理、病理方面全面论及不孕,提出“调经种子”及“填补命门”的治疗方法。明代万全(密斋)《广嗣纪要》首次将5种因生理缺陷不能生育的妇女称为“五不女”,从此对此病的认识和治疗更加深入和全面。
  病因病机 不孕症的形成主要为虚实两类。虚者多因先天不足,肾气虚寒,命门火衰,或脾胃虚损,气血虚弱,胞脉失养而致;实者多因情志抑郁,气血失和,或素体肥胖、恣食膏粱厚味,痰湿内生,气机不畅,或感受外邪,寒凝血滞,或经期不洁,湿毒感染,或内伤瘀血停滞,胞脉受阻,使男女两精不能相抟而致。此外,还有人因生殖器官发育不良或病变、畸形,如幼稚子宫、子宫肌瘤、无子宫、无卵巢,以及其他病变,如染色体异常、抗精子抗体、结核菌感染等造成不孕。
  辨治 不孕症的辨证施治一般分作下列几种证型:①肾虚不孕。证见性欲淡漠,月经不调,经少色淡或色暗、质清稀无血块,头晕耳鸣,神疲乏力,腰膝酸软,下腹冷感,四肢不温,带下色白清稀,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沉细。治宜补肾温阳、调经助孕,方用毓麟珠加减。②气血虚不孕。证见月经不调,经期推迟,月经量少,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苔薄,脉细弱。治宜健脾养血、滋阴调经,方用圣愈汤加减。③宫寒不孕。证见经期推迟,经量较少,色暗有块,形寒肢冷,少腹冷痛,得温则舒,阴中冷感,带下清冷,小便清长,腰脊酸楚,苔薄白,脉沉紧。治宜温经散寒、调经助孕,方用艾附暖宫丸加减。④肝郁不孕。证见经期或提前或推后,经色紫黯、质地黏稠,性情急躁,心烦易怒,经前乳胀,胸胁苦满,时欲叹息,苔薄,脉细。治宜疏肝解郁、养血调经,方用调经种玉汤加减。⑤痰湿不孕。婚后数年不孕,性欲淡漠,形体肥胖,闭经或经期延长,月经量少、色暗或淡、质地黏稠,带下量多,胸闷泛恶,倦怠嗜睡,胃纳不佳,舌淡苔白腻,脉滑。治宜化痰燥湿、健脾调经,方用苍附导痰丸加减。⑥血瘀不孕。久不孕育,月经不调,经期常推迟,月经量少,经行不畅,腹痛,经色紫黯夹血块,下腹坠胀拒按,腹痛有定处,经前乳胀,胸胁胀满,性情急躁,带下较多,苔薄,舌有瘀点,脉涩。治宜理气活血,破瘀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针灸治疗:选关元、气海、水道、归来、足三里、三阴交等穴。耳针取穴中极、关元、大赫、三阴交、血海,埋针治疗。
  此病除上述治疗方法外,应注意给患者以精神安慰,消除其紧张、悲观的心情,帮助分析不孕原因并寻找排卵期,指导性生活,多数患者可获治愈。对久治不愈者,应进一步检查是否因器质性病变及生殖系统某些器官畸形而造成不孕,必要时进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内分泌检查、诊断性刮宫、染色体检查、血液抗体检查等以确切了解不孕的原因。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23:3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