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丹下健三 |
释义 | Danxia jiansan 丹下健三(卷名:建筑 园林 城市规划) Tange Kenzo (1913~ ) ![]() ![]() 丹下健三的主要著作有《日本建筑的传统与创造》(1960)、《人类与建筑》(1970)、《建筑与城市》(1970)、《二十一世纪的日本》(1971)等。 丹下的创作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战后至50年代 丹下从事许多城市复兴的规划工作,如广岛(1946~1947)、前桥(1946~1947)、伊势崎(1946~1947)、福岛(1947)和稚内(1947)等城镇以及东京银座、新宿地区(1946)的复兴规划。此外,他还设计了东京都厅舍(1952~1957)和香川县厅舍(1955~1958),以及仓敷市厅舍(1958~1960)和今治市厅舍(1957~1958)等厅舍和会堂。这些作品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开拓了日本现代建筑的新境界。丹下在设计方法上提出了“功能典型化”的概念,即从建筑的各种要求和功能中,选出和强调最符合需要的、最基本和最有长远性的功能,赋予建筑比较理性的形式。 60年代 日本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丹下和他的研究所成果辉煌。在1960年东京规划中,他提出了一种结构上的改革,把城市形式从封闭的放射形结构改变为开放、舒展的带形结构,由此产生出“都市轴”的概念,对以后的城市设计有很大影响。都市轴穿过东京湾海面,沿海岸布置工业区,海湾内设想为海上居住区。他还设计了许多大跨度建筑。如壳体结构的户塚田园俱乐部(1962)、悬索结构的东京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1961~1964)、双曲面壳体结构的东京圣玛利亚大教堂(1961)、空间网架结构的大阪世界博览会节日广场(1970)等,不仅在大跨度结构技术方面有所发展,在运用象征性手法和新的民族风格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成功的探索。在山梨县文化会馆(1966,见彩图)、静冈新闻静冈广播东京支社(1966)等作品中,发展了自广岛和平中心开始采用的设备中心式体系、开放性平面和框架体系所形成的通透空间手法。他提出了垂直交通网(用垂直交通枢纽把城市交通和建筑物的内部交通联系在一起)的概念,并把它应用在城市规划中。这一时期,丹下还在南斯拉夫、美国和意大利等国的一些城市做过规划设计。 ![]() 1970年以后 丹下和他的研究所在北非和中东作了不少建筑设计,如沙特阿拉伯总部大楼(1976)、阿尔及尔国际机场(1976)等。在日本东京的草月会馆新馆(1974~1977,见彩图)花枝守大楼(1976~1978)和赤坂王子饭店(1972,图2)等建筑设计中,丹下开始对镜面玻璃外墙进行探索,谋求借助新材料来创造新的建筑形式。 ![]() ![]()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