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晁错
释义 Chɑo Cuo
晁错(约公元前200~前154)(卷名:经济学)

  中国西汉前期政治家。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太子家令等职。景帝即位后迁升御史大夫。晁错的经济思想,散见于《汉书》的《食货志》、《爰盎晁错传》等篇。
  重农贵粟,轻徭薄赋  晁错从秦亡汉兴的历史事变中分析了农民起义的经济原因,认为,要想使封建社会长治久安,就必须设法解决广大农民的吃饭穿衣问题,只有农民不饥不寒,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安定。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做到:一要贵粟,以粟为赏罚,二要轻徭薄赋。他主张富人向国家多交纳粮食可以拜爵捐官,也可以免除徭役、减征赋税。晁错的这一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抑制商贾,防止兼并  晁错认为,封建社会造成农民破产流离,除水旱之灾、急政暴赋以外,就是高利贷的盘剥和富商大贾的兼并侵吞。商贾男不耕,女不织,生活奢侈。他们垄断和操纵市场,谋取暴利,有害于社会经济的繁荣,加剧了农民的贫困。特别是那些身兼豪强地主的富商巨贾往往“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大搞分裂割据的阴谋活动。晁错认为,这些就是“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汉书·食货志上》)的重要原因。所以,他主张使商贾游食之民都去务农桑,以发展农业生产,抑制土地兼并。
  货币观点  晁错不仅主张贵粟,而且还引出轻金玉(货币)的结论。他认为,人民的饥寒只有依靠重农贵粟才能解决,而货币却是“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的东西。因此他主张英明的君主应该采取“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方针。晁错的货币观点是从贵粟论派生出来的。他没有认识到货币(金银珠玉)本身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而认为它之所以贵重,都是由于君主的权力所赋予的。他的贵粟论对西汉中央集权政治有积极意义,但他的贱金玉的货币观点却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
  移民实边,厚其利禄  移民实边,守城备塞为秦朝所首创,但秦时完全依靠强迫,实行的结果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灾难。晁错认为,要想使移民久居边远之地,安心生产,保卫边防,必须妥善解决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使“民至有所居,作有所用”,并且做到“战胜守固则有拜爵之赏,攻城屠邑则得其财卤以富家室”。只有如此,移民才能“轻去故乡而劝之新邑”,“蒙矢石,赴汤火,视死如生”(《晁错传》)。晁错认为,这就是移民实边同秦朝强迫发卒、令民谪戍的根本区别。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