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拳击 |
释义 | quɑnji 拳击(卷名:体育) boxing 两人戴上拳套在规则限制下用拳相互攻击和自卫的一项竞技运动。 发展概况 拳击有悠久历史。古希腊人为了在战场上搏斗,非常重视这种运动,他们常在露天场地观众围绕下进行比赛,当时的比赛不计回合,直至一方承认被击败为止。公元前 688年,第23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拳击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第41届古代奥运会又增加了青年拳击比赛。当时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不分体重级别,主要以身体高矮和力量大小为标准。公元 1世纪时,罗马的贵族为了寻欢取乐,训练奴隶学习拳击,并强迫他们在圆形广场上作你死我活的残酷拳斗。直至罗马帝国衰落以后,这种凶残的搏斗才停止。 早期的职业拳击比赛不戴手套。比赛时除用拳击外,还可兼用摔跤。由于没有规则限制,往往将一方击倒在地后还继续进行攻击。英国著名拳击家J.布劳顿于1743年针对拳击比赛的混乱局面,曾制定出最早的一份拳击规则。其中规定:“在比赛过程中,如一方被击倒在地,经30秒钟仍不能起立,即判为失败。当一方倒地后,对方不得再继续进行攻击。”布劳顿于1747年设计了拳击手套,对近代拳击运动的开展作出了贡献。1839年英国颁布了新的伦敦拳击锦标赛规则。1853年进行修改,禁止用足踢、头撞、牙咬和低击等动作。规定拳击台四周用绳围起。1867年英国记者J.G.钱伯斯编写了新的拳击规则,强调拳击中的战术和技巧,规则规定:“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必须戴拳套;每个回合 3分钟,回合之间休息 1分钟;摔跤判为犯规;被击倒在地的运动员,必须在10秒钟内自行起立,否则即判为被击败。”1880年伦敦成立了英国业余拳击协会,翌年举行了第 1次锦标赛。1888年美国也成立了业余拳击运动协会。1904年第 3届奥运会上,拳击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24年第 8届奥运会前夕成立了国际业余拳击联合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停止工作。直到1946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24国代表大会上才又重新成立了国际业余拳击联合会。近代有名望的职业拳击家,最早的是美国的J.L.沙利文,他在23岁时就赢得美国重量级冠军,1882年成为世界重量级冠军。他在比赛中,不仅出手动作和脚的移动速度快,而且发拳重而有力。另一名拳击家是美国黑人拳王J.路易斯,1937~1949年他一直保持着世界重量级冠军的称号。由于他的发拳特别重,故有“褐色轰炸机”的称号。在比赛中,他以勇敢沉着、步法稳健和连续进击著称。现代著名拳击家M.阿里曾多次获得冠军,有拳王之称。 拳击从20世纪初传到中国,开始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大城市流行。1936年中国曾派出代表参加第11届奥运会拳击比赛。1948年的全国运动会上,拳击被列为比赛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1953年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竞赛大会上进行了6个拳击级别的比赛。1956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击剑、拳击、技巧运动表演赛中,拳击进行了 5个级别的比赛。1957年在上海举行的15城市拳击锦标赛中,进行了 9个级别的比赛。1958年在北京召开了21城市拳击锦标赛(10个级别)。以后,多年没有再举行比赛。 拳击技术 拳击比赛要求快速有力、准确、清晰、有效地出拳击中对手,而自己又能巧妙地躲避对手的攻击。在拳击技术中发力是重要的一环,发力是把身体重量和速度,出拳的速度和两腿撑地的反作用力加在一起,集中到拳头上打出去。拳击需要手足协调一致,步法与正确的拳法相结合,攻与守相结合,并要始终保持身体平衡。完善的拳击技术由拳击的姿势、步法、拳法以及防守与还击等部分构成。 姿势 一般有“左手在前”和“右手在前”两种。拳击运动员首先应选择对自己适合而有效的拳击姿势。动作要领是: 两脚开立(距离略比肩宽), 膝部略弯屈,前足尖稍内转,后足尖向前,身体重心始终保持在两腿中间,着力点在两脚的前脚掌上,手在身体前面伸出约30厘米处。以“左手在前”姿势为例,左肩侧向前,左手比右手略高,右前臂贴近胸部,两肘弯屈,略贴近肋骨,右拳靠近下颔(呈保护状),下颔内收靠近胸部,两肩前拱。 步法 维持身体重心的平衡,配合拳法移动身体迅速出击的一种技术。 步法是拳击的基础。 步法有滑步、冲刺步、侧步和环绕步等。滑步即两脚掌不离地面同时前进、后退或向左右滑步;冲刺步是一种突然快速进攻的步法;侧步是向对手侧面移动的步法;环绕步是围绕对手移动的一种步法。在作各种步法移动时,不能因身体移动而步法混乱,从而失去身体的平衡。在向不同方向移动时,应先移动同方向的足,后面的足随即跟上。步法移动时,脚掌尽可能不离开地面或作跳跃步。 拳法 有直拳、钩拳、摆拳、刺拳等。①直拳:直接从肩部出击, 轨迹成直线,途径短、 拳重、威力大,是主力拳。其击法是当手臂前伸而还未完全伸直时,拳头应象旋凿一样旋转,当手臂伸直到最后一瞬间,要运用身体重心和出拳的速度力量以及肩部突然短促延伸,将力量倾注在拳头上打出去。②钩拳:是一种距离较短,逼近击打的拳法。钩拳的手臂弯屈形状如钩,臂和拳从侧方移动击出,当接触打击面时,肘和腕向内弯屈。钩拳主要分为上钩拳、侧钩拳以及平钩拳等,上钩拳是由下向上击打对手的腹部或下颌处;侧钩拳是从侧面击打对手腮面下颌处。钩拳在一般情况下都用连击动作。③摆拳:是从横侧面击打对手耳以下腮颌处的一种拳法。摆拳手臂弯屈度约大于90°,拳的轨迹成横短半弧形。但是,由于摆拳轨迹路线长,容易被对手识破,只在有利时机才使用这种拳法。④刺拳:属于直拳范畴,其轨迹成直线。刺拳是一种试探性的为其他拳法连击开辟道路的拳法。出拳可轻可重,速度快。主要用来扰乱对手思路,破坏对手防御体系,迫使或诱使对手出击时在防御上出现破绽,为接着利用重拳攻击对手创造条件。在破坏对手防御体系后,第 2拳应随即跟上出击。比赛时可以将上述几种拳法组合起来连续应用(常称组合拳)。 防守与还击 用拳套或手臂阻挡对手的来拳,或拨开、压住对手的来拳,趁势加以反击,叫阻挡防守。运用上体旋转、移步后让或向左右两侧潜入转移,使对手的拳击落空后趁机加以反击,叫闪躲防守。还击,通常是在阻挡或闪躲掉对手来拳的一瞬间,对准对手防御上的空隙予以还击。还击在拳击战术上往往是先诱使对手击拳,然后不失时机地加以还击。因此它是一种反应速度快、身手敏捷的高超技术。 拳击比赛规则 拳击比赛分业余比赛和职业比赛两种。参加业余比赛的运动员成年组必须年满18岁,参加奥运会的年龄规定在17岁以上。比赛进行 3个回合,每个回合 3分钟。青少年组的年龄可在15~17岁,比赛也进行 3个回合,但每个回合2分钟。回合之间都休息1分钟。参加职业拳击比赛必须年满18岁,可根据比赛资历分为 4、6、8、10、12、15回合进行比赛。 业余拳击比赛按运动员体重分级,一般分为11个级别:48公斤以下、48~51公斤、51~54公斤、54~57公斤、57~60公斤、60~63.5公斤、63.5~67公斤、67~71公斤、71~75公斤、75~81公斤、81公斤以上。 业余拳击比赛一般使用20分制,职业拳击比赛多使用 5分制和10分制。在评分标准上也有所不同,业余比赛重视漂亮的打击技术,而不注重击中对方的程度;职业拳击比赛则以给对方打击的重拳为主要评分依据。拳击比赛时,有 1名裁判在拳击台上执行裁判任务,台下3面各有1名评判员,负责两方运动员的技术得分,此外还设有记时员。在职业拳击比赛中,如有两名以上裁判判定一方胜利,可判该运动员获胜;如 3名裁判意见各异,则判为平局。但在业余拳击比赛中没有平局,如得分相等,则看哪一方主动,再则可根据风格、技术优劣等来判定胜负。比赛时,运动员要服从裁判,当一方运动员被击倒,站立的一方要接受裁判命令退至立柱处。这时,裁判员开始数10秒,如被击倒的运动员在规定的10秒内站立起来,可继续进行比赛,否则即判对方为胜利。 拳击台的面积为 4.9~6.1米见方,台高约1米,四角各竖一根立柱,四周用3~4条绳索环绕,最高围绳与台面距离约 130厘米,立柱与绳圈相距为50厘米。场地应平坦,台上铺有1.3~1.9厘米厚的毛毡或其他柔软物品,然后上面再用帆布罩上。运动员比赛时应身穿背心、短裤、束腰带,足着柔软皮靴,手缠绷带,外戴皮质拳击手套。(见彩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