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存贮论 |
释义 | cunzhulun 存贮论(卷名: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 inventory theory 研究最优存储策略的理论和方法,又称库存论。它是运筹学最早获得成功应用的领域之一。存储是系统随机聚散现象,在许多情况下可直接用排队论的理论与方法求解,但存贮论更侧重于研究存储策略。存储的作用在于缓冲调节供求之间的不平衡,以避免由需求大于供应而造成的损失;但存储也有损失,需要支付存储费用。研究最优存储策略,有利于保持合适的库存水平。 发展概况 1915年美国经济学家哈里斯对商业中的库存问题建立了一个简单模型,并求得了最优解,但未被人们注意。1918年威尔逊建立确定性库存模型,并重新得出了哈里斯的公式,被称为威尔逊公式。二次大战后开始研究随机性库存模型。50年代美国的经济学家们研究了最优存储策略,建立了存储问题的数学模型和基本存储泛函方程,证明了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并探讨了某些特殊的存储过程。1952年美国数学家又研究了存储问题的概率统计性质,确定了需求分布律,进一步发展了存储理论。现在库存论已转向研究多种商品、多个库存点的理论,研究方向是利用信息来控制存储的基本理论。库存论的应用研究侧重在水库的调节、血库的储控和生产的控制等方面。 库存问题要素 库存问题的基本要素是:①需求。这是库存系统的输出。需求量可通过市场销售额等经处理后得到。它可以是随机变量,也可以是常量。②补充供应。它是库存系统的输入,可通过订货或生产等方式解决,主要参数是补充的时间、数量和从订货到进货的滞后时间。滞后时间也可以是随机变量或常量。③存储策略。指给出补充时间和补充数量的一个方案。为了知道库存量,可进行连续性或周期性检查。常用的存储策略是(s,S)型策略,这里s是订货点,S是库存水平。在连续性检查的系统中,库存量达到s就立即订货或生产,订货量Q=S-s。在周期性检查的系统中,在某一检查时刻kt,库存水平I(kt)<s,则立即订货,订货量Q=S-I(kt)。④费用。包括进货、保管、缺货损失引起的费用。进货费C(z)= K+cz,式中K为每进一次货所需的固定费用(如手续费、最低起运费或生产准备费等),z为进货量,c为单位价格。保管费包括库存费用、保险费、税金、损耗等。缺货费用来衡量因缺货而造成的损失,包括营业额的损失、信誉损失等。⑤目标函数。通常取平均费用函数或平均利润函数作为目标函数。 确定性库存模型 在库存论中建立库存模型要区分各种不同情况,如连续性检查还是周期性检查,是否允许缺货,交货能力或生产能力等。研究得最多的是连续性检查时的确定性库存模型。它的表达形式是 ![]() ![]() ![]() ![]() ![]() 随机性库存模型 一般是指需求量为随机变量的模型。研究得最多的是单阶段随机需求模型,此时库存周期(称为阶段)是时间的最小单位,仅在每一阶段开始作一次决策,决定进货量。设初始库存水平为u,进货量与原有库存量之和为y,L(·)为保管费期望值与缺货损失费期望值之和,K为每次进货的固定费用,c为货物单价,则总费用函数即目标函数 ![]() ![]() ![]() ![]() ![]() 在一般情况下需求量是一个随机变量,服从一定的概率分布。库存水平决定于订货和供货方式。若订货仅在有限个时刻提出,约定即时交货,则最优存储策略的研究归结为确定一系列订货量,使得在满足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需求时总损失费用的期望值最小,也可提出使损失费用超过某一给定值的概率最小。一般说,最优库存水平决定于订货策略。它与起始库存量、交货时滞、交货和订货方式、有无固定费用、订货次数,以及费用与库存量是否成比例等因素有关。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各种类型的最优存储策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