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孙膑兵法
释义 Sunbin Bingfa
《孙膑兵法》(卷名:哲学)
  中国古代著名兵书。相传为战国中期齐国孙膑所著,又称《齐孙子》。孙膑与商鞅、孟轲大致同时,曾与庞涓一道学兵法,庞涓获任魏惠王的将军,忌其才能,诳他赴魏,处以膑刑(去膝盖骨),故通称孙膑。后逃到齐国,齐威王任命他为军师。曾在齐魏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为齐军划策,两次大破魏军。《汉书·艺文志》记载《齐孙子》共89篇,隋以前已经亡佚。1972年在山东临沂县银雀山汉墓中发现其中一部分的残简,经整理缀合成30篇,定名《孙膑兵法》,由文物出版社1975年出版,计11000多字。
  孙膑主要活动在齐威王前期,但《孙膑兵法·威王问》有“齐三世其忧矣”的话,“三世”指威王、宣王、湣王,“其忧矣”指湣王末年(前 284)齐被燕国战败,从此国势衰弱。据此,本书可能是孙膑后学在湣王末年以后写定的。
  《孙膑兵法》继承并丰富了《孙子兵法》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首先它发展了孙武关于“道”的学说,把“道”主要看作战争的客观规律,认为“道”是可知的,“知道”包括“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阵之经”等,即懂得与战争有关的天道、地理、民心、敌情和各种阵法并掌握其规律。又认为兵多、国富、武器精良未必取胜,“以决胜败安危者,道也”。它还发展了“我专而敌分”、“示形”、“任势”、“奇正相生”等学说,强调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的作用,主张用种种方法造成敌人迷惑、骄傲、激怒、饥饿、疲劳和兵力分散,然后“我并卒而击之”。它认为事物的普遍规律是“至则反,盈则败”,“代兴代废”,“有胜有不胜”,“有能有不能”,因此战争中不能“以一形之胜胜万形”,不能靠一成不变的方法和态势取胜,而必须“以万物之胜胜万形”,即因敌情的千变万化而创造无数种方法和态势取胜。任何一种方法或态势都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例如兵力集中一般地说胜于兵力分散,“积胜疏”;但战争中有时必须集中,有时又必须分散,二者更迭为用,叫做“积疏相为变”。处理盈与虚、径(走捷径)与行(走大路)、疾与徐、众与寡、佚与劳的关系也应如此。它也强调出奇制胜,认为“同不足以相胜也,故以异为奇”。
  《孙膑兵法》个别之处具有神秘色彩,如《月战》篇讲战争胜负与日、月、星的关系。有些地方还夸大了“圣人”、“明主”、“知道之将”的历史作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4 21:0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