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康有为
释义 Kɑng Youwei
康有为(卷名:政治学)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家和领袖。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人。清咸丰八年二月初五(1858年 3月19日)生于官僚士绅家庭。少年读孔孟之书,成年受业于名儒朱次琦,赞赏陆王著作,鄙视程朱理学,后转攻西学。光绪十四年(1888)首次向光绪皇帝上书,要求变法。后在广州万木草堂聚徒讲学,并从事变法理论著述。光绪二十一年中进士,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三项主张。后组织强学会、保国会,创办报纸,为变法作准备。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成为中心人物。变法失败后,他逃到海外。在国外组织保皇会,坚持君主立宪,反对孙中山倡导的民主革命思想。1913年归国,后被推为孔教会会长。1917年参与张勋复辟,1927年 3月21日卒于青岛。他的政治著作主要有《孔子改制考》、《大同书》以及《论革命书》等论文。辑有《康有为政论选集》上、下册。
  基本政治思想  康有为政治思想的要点有:①历史进化观。他根据传统的“变则通、通则久”的进化思想,提出了新的公羊三世说。汉代的公羊三世说为:由太平世到升平世,再到据乱世,今不如昔。康有为将其顺序颠倒,认为历史是沿着据乱世而升平世而太平世逐步发展的;再比照儒家的“小康”、“大同”思想,历史的发展就变成了由据乱世而小康世而大同世;最后与西方的历史发展阶段相比附,公羊三世说就变成了由封建社会进到君主立宪,再进到民主共和。他用这种新的公羊三世说论证了改革封建制,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说明君主立宪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他的历史进化论为其维新变法的政治纲领──君主立宪提供了理论依据。
  ② 爱国图强思想。康有为前期政治思想的主题是爱国主义。他反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力倡自强保国,多次指出,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国已陷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的局面:“日谋高丽,而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康有为政论选集》第52页)。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实行“自强政治”,才能“保全”民族,救国救民。所谓“观大地强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同上书,第211页)。
  ③ 变法维新主张。康有为变法维新思想的政治纲领是实行君主立宪。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就必须改革封建专制政体,抑君权、伸民权,使上下沟通,君民共治。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设议院。在中国民智未开,封建势力顽固的情况下,又必须先开民智,设集议院,逐步向国家议会过渡。君主立宪是康有为始终坚持的立场和观点。
  在政治方面的变革主张还有:在中央和地方设制度局与民政局,以定新制,贯彻新政;裁撤旧官员,任用拥护新政的新人才;在午门设上书处,以广开言路。在经济方面的变革主张有富国之法,养民之法,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等,中心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文化教育方面有废八股,停科举,办学堂,派人出国留学、考察,奖励办报和著书立说等。在军事方面,主张更新武备,采用西法训练陆海军。这些主张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全方位的改革方案。
  


  ④ 大同思想。康有为在考察中国封建社会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后,发现许多社会矛盾,他希望通过改良的办法,去“九界”达到世界大同。他为人类社会的未来描绘了一幅理想的蓝图:生产发展,物质丰富,人人独立、平等、自由、幸福,实行民主管理;消除阶级压迫和剥削,没有军队和刑罚,没有皇帝和贵族,禁止“独尊”。他构想中的均产说、民主原则、自由平等观念和社会福利设想是较有价值的思想。
  影响  康有为的变法维新思想在戊戌变法时期,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他的君主立宪主张在当时有反封建的进步作用。他的大同思想成为人类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坚持君主立宪和社会改良的立场,反对辛亥革命和民主共和,最后走上了复辟帝制的道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