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廖仲恺
释义 Liɑo Zhongkɑi
廖仲恺(1878~1925)(卷名:政治学)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左派领导人。原名恩煦,又名麦白。原籍广东归善(今惠阳)。1878年 4月12日生于美国旧金山,1893年归国。1902年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科。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反清革命活动,从事理论宣传、财政管理工作。辛亥革命后任广东都督府总参议,兼理财政,坚持反袁、护法斗争。20世纪20年代,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参与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民党改组后,任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工人部长、农民部长、黄埔军校党代表等职。1925年 8月20日在广州被国民党右派指使的暴徒暗杀。主要著作收入《廖仲恺集》。
  廖仲恺是中国最早倡导直接民权(亦称“全民政治”)的主要代表。他指出了西方代议制的某些弊病:人民只有选举权,没有立法权,民权成了“昙花水月”,所谓“三权分立”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他总结了辛亥革命后中国长期处于军阀割据和相互火并的混乱局面的历史教训,并从美国、瑞士等国借用了全民政治的学说,赋予了新的内涵,倡导直接民权,包括国家主权在民,人民应享有创制权、复决权、罢官权。他认为这种直接民权是“政治上之防腐剂”。廖仲恺关于直接民权的理论丰富了孙中山提出的民权主义。
  廖仲恺从实际斗争中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实为万恶之源”,看到“军阀可以作恶横行,背后靠列强帝国主义”。他指出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中国人民的公敌。同时指出革命的任务是“一面去打倒军阀,一面去打倒列强帝国主义”。廖仲恺认为占全国人口十分之九的工农大众,是国民革命的主力军,是“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中心势力”。他意识到工农群众联合的重要性,认为“革命要成功,第一是要工农大联合共同奋斗”。他认为对待工农的态度是衡量革命与反革命的试金石。
  廖仲恺是中国最早探索社会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赞赏俄国十月革命废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认为“生产之利、不归一人、而归社会”,“人人有平等之机会,社会无偏枯之病”,这种公有制“较资本主义收效更大,基础更固”。他对五四运动后中国青年学生“确有倾向社会主义”深受鼓舞,断言“中国将来之光,就在这一点”。它标志着廖仲恺政治思想的新发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4:0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