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普天忠愤集
释义 Putiɑn Zhongfenji
《普天忠愤集》(卷名:中国文学)
  中日甲午战争时期诗文总集。编者孔广德,别号鲁阳生,山东曲阜人。生卒年不详。光绪前后在世。编选和出版此书时寓居上海。光绪二十一年(1895)冬石印巾箱本12册。
  《普天忠愤集》卷首朱印光绪皇帝关于甲午战争的“上谕”六道,并以其中“忠愤”二字题名。“上谕”中关于“遇有倭人轮船阑入各口,即行迎头痛击”和“当此创钜痛深之日,正我君臣卧薪尝胆之时”等语,亦为所收诗文的重要主题思想。次为孔广德自序、张之洞等人序三篇。自序指出,当时文坛的主要情绪是因忠而愤:“或则忧愤而上封章,或则感愤而抒议论,又或则蓄其孤愤而形之于咏歌,无非愤也,即无非忠也。”“忠愤”也正是这部诗文总集的主要指导思想和编选标准。其目的是“使读之者因耻生愤,因愤生励,兼其公忠,群思补救,挽既倒之狂澜,撑天下之全局”。
  这种“忠愤”正是爱国主义在甲午战争时期的具体表现。名为“普天忠愤”,则是因为采辑范围甚广,“上自朝士大夫,以至布衣女史,旁及西人”(《凡例》)。书分14卷,前12卷共收章奏29篇,议论99篇,诗226首,颂赋各1篇,词7阕。后两卷“增采章奏”32篇。书中所收基本上是光绪年间作品,大多“有关时局,泣涕而道,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同前)。其中颇多不经见之作,如无名氏《冤海述闻》。
  这部诗文总集,上承鸦片战争时期《射鹰楼诗话》的影响,下开阿英所编一系列反侵略文学集的先河,对于了解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人民爱国情绪和诗文创作情况,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