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巴蜀文化
释义 ba-Shu wenhua
巴蜀文化(卷名:考古学)
  中国西南地区古代巴、蜀两族先民留下的物质文化。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境内。其时代大约从商代后期直至战国晚期,前后延续上千年。从考古学上确认巴蜀族的物质文化,是建国以来商周考古的一大收获。
  发现与研究  1934年在四川广汉县太平场发现古代蜀人的玉石器窖藏遗址。1938年调查了川西平原的大石遗迹。1941年,有人依据传世的一些铜器,正式提出“巴蜀文化”这一名称。但正式而系统的研究,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进行的一系列科学发掘开始的。
  蜀文化  蜀族的活动范围,以成都为中心,约包括今四川盆地西部以及陕南、滇北一带,传说其统治者有蚕丛、柏、鱼凫、杜宇、开明等,建立的地方政权即为蜀国,至公元前316年为秦所灭。蜀文化较为重要的考古发现,有新繁县水观音遗址、彭县竹瓦街窖藏、广汉县太平场遗址、成都羊子山遗址、新都木椁墓等。其中在羊子山清理的一座坛形遗址,是目前所知唯一的先秦礼仪性建筑,坛为正方形三级土台,高10米以上,台顶面积为31.6平方米。
  商至西周时代,蜀人与黄河流域的民族关系密切。如属商代后期的水观音遗址,所出陶器中的深腹豆形器、高柄豆、小平底钵、尖底罐、扁壶等,都带有较强的地方风格;但铜镞、铜戈、铜矛等又是商代黄河流域常见的器形。大约属于西周至春秋的太平场遗址的陶器多与水观音所出者相似,而璋、琮、璧等精美的玉石礼器,与中原所出者一致。竹瓦街窖藏青铜器的时代约在西周,器形有罍、尊、觯、戈、戟、矛、钺、锛等,其中罍、觯、戈、矛与陕西茹家庄西周墓和城固铜器群的铜器相似。构成巴蜀文化特征之一的扁茎无格柳叶形剑及铜器纹饰中的虎纹等,均滥觞于上述地区,足见二地之间当有较紧密的联系。到了战国时代,蜀地的一般小墓中出现了这一文化的某些独特的因素,如船棺葬、援呈三角形的戈及援两侧均有短胡的戈、柳叶形剑、舌形钺等。铜兵器或工具上多铸有手心、花蒂、水波、房屋、虎、蝉、鸟、人头等符号。有的还铸出文字。但另一方面,在某些大墓中,又可以看到楚文化的强烈影响。以新都战国中期木椁墓为例,其独木棺和剑、戈、钺、铜鍪、浅盘陶豆等器形,以及铜器和铜印上所铸的符号,均为蜀文化的表现;但鼎、罍、缶、豆、敦、甗、盘等铜器及木椁的形制,则具有楚文化的风格。其中刻有“邵之食鼎”铭文的凤纹鼎,可能就是流入蜀地的楚器。


  巴文化  巴族的祖先,可能出于“廪君蛮”,其最早的发源地在湖北西部的清江流域,以后活动在四川盆地的东部,包括今陕南、鄂湘西部及黔东北一带。西周以后,建立了巴国,其国都先后设在江州(今重庆)、垫江(今合川)、平都(今丰都)、阆中等地,后与蜀同时被秦所灭。有关巴文化的重要考古发现,有巴县冬筍坝、昭化宝轮院、涪陵小田溪的战国墓葬等。巴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船棺葬、扁茎柳叶形剑、圆刃折腰钺、短骹式弓耳矛,以及甑、釜、鍪配套的铜容器。陶器中盛行小口圜底罐。乐器使用于。在铜兵器、乐器、工具、印章上,也有与蜀文化相似的各种符号,但以虎纹符号较多。在器物装饰上虎纹亦较常见。此外,万县出土的一柄铜戈上也有类似蜀文化的文字,可能这是当时流行于巴蜀全境的一种地方文字。但今天尚未能辨识。
  巴蜀文化很早就接受了黄河流域文化的影响,又影响了南部的夜郎、滇以及西部的邛笮、冉等少数民族的文化,形成了沟通古代黄河流域文化与西南边疆文化的桥梁。
  参考书目
 四川省博物馆:《四川船棺葬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60。
 四川省博物馆、新都县文化管理所:四川新都战国木椁墓,《文物》1981年6期。
 四川省博物馆、彭县文化馆:四川彭县西周窖藏铜器,《考古》1981年6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