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大钊 |
释义 | Li Dɑzhɑo 李大钊(1889~1927)(卷名:政治学) ![]() 基本政治思想 俄国十月革命前,李大钊是一位激进民主主义者。他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他从政治上、理论上、思想上,批判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阐述了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础和原则。在新文化运动中,他抨击孔教宣扬的封建伦理道德为“专制政治之灵魂”,呼吁“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创造青春之中华。从1918年下半年起,连续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指出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应根据十月革命的经验,重新考虑中国的问题。这表明李大钊已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李大钊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研究,在历史学、政治学、哲学、文学、教育学等各个领域,均有建树。他重点阐释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关系,作了科学表述;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社会发展的最高动因;比较系统地说明了阶级产生的根源,阶级存在的历史性,以及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意义,指出阶级斗争并不是目的,而是消灭阶级、实现美好理想的手段;突出论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李大钊对中国民主革命的理论问题,提出了许多卓越见解。通过揭露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阶级本质,作出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的科学论断,强调反帝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一,必须把反帝和反封建斗争紧密结合起来。他还论证了帝国主义必然灭亡、人民革命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提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必须坚持国际主义,共同开展反帝斗争的思想。他明确提出,中国无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先锋,农民群众具有伟大作用,“耕地农有”已成为广大贫农的急切要求,土地问题是农民革命的中心内容。他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协会,主动积极地改造红枪会等自发的农民武装,建立新式的现代的农民武装,使农民群众成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力量。 影响 李大钊对中国民主革命理论问题的卓越见解,对马克思主义若干理论问题的宣传,不仅为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而且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也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他的史学著述,对改造旧史学、建立马克思主义新史学,起了开拓性的作用。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掌握和运用,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他接受马克思主义后的一些著作中,仍保留着某些时代的局限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