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消化道憩室
释义 xiaohuadao qishi
消化道憩室(卷名:现代医学)
diverticulum of digestive tract
  胃肠道壁层局部向外膨出形成的袋状突出。可发生于胃肠道的任何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最为多见,其次为食管和小肠。中国结肠憩室比西方国家少见,胃部憩室也很少见。无并发症的消化道憩室对人体健康多无明显影响。
  分类  根据憩室壁的结构不同,分为真性和假性两种。前者为粘膜、肌层和浆膜均膨出,而假性憩室则只有粘膜和浆膜两层突出。憩室可以多发,也可以单发,以单发者为多。
  假性憩室多为先天性。真性憩室则以获得性多见。
  形成  不十分清楚。正常时,胃肠道腔内有一定的压力,这压力部分被腔外压力所抵消,部分则由具有弹性的胃肠壁组织所承受,处于平衡状态。假如某一部位的胃肠壁层组织因先天发育不良或后天损伤而发生退行性变,以致局部承受腔内压力的能力减弱,或者肠道外邻近组织炎性粘连或肠壁表面脂肪积聚过多而牵拉肠道,使局部胃肠道壁突出,形成憩室。
  临床表现  消化道憩室多无症状,常在 X射线钡餐、钡灌肠或纤维内镜检查时偶然发现。若憩室较大或并发憩室炎时,可以出现局部不适或隐痛,有时还可以出血。梅克尔氏憩室含有胃粘膜异位组织时,可以发生消化性溃疡。
  诊断和治疗  主要依靠 X射线钡餐造影、钡剂灌肠检查或纤维内窥镜检查。一般不需治疗。如果并发严重憩室炎、出血或其他并发症时,可考虑手术切除。
  常见种类  可见以下四类:①食管憩室。在食管各段均可发生,中国以食管中段憩室比较多见。发生于咽与食管连接区者又称为岑克尔氏憩室,属于假性憩室。②胃憩室。非常少见。③小肠憩室。多发生于十二指肠降部,在消化道憩室中最为常见。发生率占尸检材料的8%左右,约占全部消化道憩室的70%。原因可能与十二指肠降部法特氏壶腹周围有胆管、胰管和血管的通过有关,局部肠壁比较薄弱,若腔内压力增高或肠外邻近组织牵拉时,软弱的肠壁被迫疝出,逐渐形成袋状憩室。另一种发生于回肠末段的憩室称之为梅克尔氏憩室,属于先天性畸形,憩室壁内可含有胃粘膜等异位组织,发现率约占尸检的 2%。④结肠憩室。在西方国家中比较多见。过去认为在中国少见,其原因可能与饮食习惯不同有关。据估计,20世纪末在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结肠憩室的发生率可达4.4~12.7%。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23: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