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毒蛇咬伤
释义 dushe yaoshang
毒蛇咬伤(卷名:中国传统医学)
snakebite from venomous species
  因毒蛇咬伤所引起的局部及全身性毒性反应。重者可危及生命。毒蛇咬人时,毒液通过毒牙注入人体,留于肌肉、经络,入于营血,内犯脏腑而发病。毒蛇种类不同,蛇毒成分也有区别。如以神经毒素为主,则主要表现出神经系统症状,称为风毒;如以凝血毒素、出血毒素为主,则主要表现为血循环系统症状,称为火毒;有的兼有风火两种毒素,称为风火毒。
  临床表现 毒蛇咬伤后,可造成局部或全身的毒性反应和病理改变。
  局部症状 咬伤处有毒牙痕,神经毒的毒蛇咬伤后局部不红不肿、无渗液,微痛甚至麻木,附近淋巴结肿痛。被血循毒的毒蛇咬伤后,伤口剧痛出血,或流血不止,肿胀起水疱,所属淋巴管、淋巴结发炎,有的伤口形成坏死、溃疡。
  全身症状 神经毒的毒蛇咬伤,多在伤后1~6小时出现症状,轻者有头晕、出汗、胸闷、四肢无力;重者出现瞳孔散大、视力模糊、复视、语言不清、流涎、牙关紧闭、吞咽困难、昏迷,呼吸减弱或停止。被血循毒的毒蛇咬伤后,有寒战发热、全身肌肉酸痛、皮下或内脏出血(尿血、便血、衄血、吐血),继而可出现贫血、黄疸等,严重者出现休克、心律失常、循环衰竭。混合毒的毒蛇咬伤后则上述两类中毒症状兼而有之。
  治疗 毒蛇咬伤后,应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及治疗方法。
  急救 毒蛇咬伤后蛇毒在体内迅速播散,短期内可危及生命,必须及时进行抢救。具体措施如下:①缚扎。目的在于阻止蛇毒的吸收和扩散,早期使用有效,咬伤若超过12小时,则不宜缚扎。于伤口近心端缚扎,以阻止静脉血回流而不妨碍动脉血流为原则。并将患肢下垂,不宜奔跑,以免加速血流后增加蛇毒吸收。但每隔15~30分钟放松1~2分钟,以免肢体循环障碍而坏死。对伤口流血不止,并有全身出血现象者,则不宜扩创。②排毒。通过扩创、烧灼、针刺等方法,尽量使蛇毒排出。扩创前先用生理盐水、肥皂水或明矾水冲洗伤口,以清除周围粘附的毒液。扩创中发现有毒牙留于伤口内,应即取出,扩创后再用双氧水、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创口,同时用手由近心端向远心端伤口的周围挤压,使毒血排出。烧灼法即用5~7个火柴头放在创口上,随后点燃烧灼1~2次以破坏蛇毒。针刺法,当伤肢出现肿胀时,可于八邪穴或八风穴,用三棱针刺入深约1厘米,拔针后将患肢下垂,同时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尽量排除毒液。③解毒。服用南通蛇药或上海蛇药液及清热解毒中草药,如半枝莲、虎杖、徐长卿、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绿豆衣、车前子等。
  早期综合治疗 ①胰蛋白酶:毒蛇咬伤1~4小时内,用胰蛋白酶2 000单位加0.25%~0.5%普鲁卡因5~20毫升在伤口周围及肌肉层进行套式封闭。②利尿排毒:应用利尿药物促使体内毒素排泄。③继续服用蛇药片。
  辨证论治 对风毒为主的以活血祛风为主,选用当归、川芎、红花、白芷、细辛、威灵仙。火毒者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主,用黄芩、黄连、大黄、银花、半边莲、白花蛇舌草、生地、丹皮、仙鹤草等。风火毒者则活血祛风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合用。此外,也可根据“治蛇不泄,蛇毒内结,二便不通,蛇毒内攻”的经验,应用解毒、利尿通便的治疗原则,加用半边莲、白花蛇舌草、青木香、万年青等药。
  抗蛇毒血清的应用 抗蛇毒血清特异性强、效果确切,应用越早疗效越好。
  局部伤口处理 可选用半边莲、穿心莲、万年青等新鲜草药捣烂外敷。扩创冲洗后,可按一般外科处理。肿胀的肢体,用金黄散加水、蜜调成糊状外敷,每日1~2次,或用南通蛇药片调成糊状,外涂于伤口周围及肿胀处。毒蛇咬伤后,中毒严重者常引起神经、血液循环和泌尿系统机能障碍,以致发生中毒性呼吸麻痹、休克、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此时亟须中西医结合抢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5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