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甲午农民起义
释义 Jiawu Nongmin Qiyi
甲午农民起义(卷名:外国历史)
Peasant’s Uprising of Kap Ou (1894)
  朝鲜农民反对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的武装起义。因爆发于农历甲午年(1894)故名。又名东学党起义。
  历史背景  19世纪下半叶,朝鲜封建社会危机日深。南方下三道(全罗、庆尚、忠清)是税米和外销农产品的主要产地,赋重刑苛,《江华条约》订立后,又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农民濒于破产。因此,农民起义接连不断。当时南方农村盛行东学教,属民间秘密结社,庆州人崔济愚于1860年始创,取名“东学”,带有与天主教所代表的“西学”相对抗之意,有一定的反侵略倾向。东学教兴起后即被视为异端邪教而遭到镇压,1864年崔济愚被处死,1892年,广大教徒掀起为教祖申冤的请愿斗争,1893年夏发展为“斥倭斥洋”的政治运动,各地纷纷举事。于是,东学教就和农民斗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起义经过  1893年全罗道古阜郡一带歉收,郡守赵秉甲仍强征万石洑塘堰的水税。引起农民义愤。1894年2月15日(农历甲午年正月初十),古阜地区东学教接主全琫准,率上千名东学教徒和农民攻占古阜邑。5月4日攻占古阜郡白山,以此为根据地发动农民战争,起义者在白山发布檄文,阐明“内斩贪虐之官吏,外逐横暴之强敌”的宗旨。提出要“逐灭倭夷,澄清圣道;驱兵入京,尽灭权贵”。附近农民纷纷响应,数日之内,即聚众8000余人,推全琫准为总大将,建立农民武装,攻克许多郡县。6月1日攻克全罗道首府全州,打败前来镇压的官军,起义进入高潮,成为全国性的农民战争。李朝封建政府在镇压起义失败后,施展缓兵之计,以中、日两国出兵相威胁,利用农民军的爱国感情提出休战。农民军未能识破敌人的阴谋,内部和战对立,最后妥协,于6月10日与政府签订《全州和约》,退兵出城。休战后,全琫准领导农民在全罗道53个郡县建立农民自治机关“执纲所”,掌握地方实权。同年 6月,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先后出兵朝鲜,日本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名,挑起中日甲午战争。9月下旬,日本取胜后,开始把矛头转向农民军,各地农民奋起抗击。11月,全琫准率部北上,在公州与日军交战,但因武器陋劣和缺乏军事训练而遭失败。此后,部分农民转入游击斗争。12月,全琫准被捕,农民起义最后失败。


  意义  这次农民战争是朝鲜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坚持一年之久,早期主要反对本国封建势力,后期斗争锋芒指向日本侵略者。由于社会经济条件不成熟和缺乏彻底革命纲领,最终被国内外反动势力所绞杀。起义者在朝鲜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平分土地的主张,并创立农民管理国家的机关-执纲所,既是朝鲜旧式农民战争发展的最高峰,也是朝鲜近代民族解放运动的序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8: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