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乌桓
释义 wuhuɑn
乌桓(卷名:民族)
  中国古代属东胡系统的民族之一。居乌桓山,因以为号。亦作“乌丸”、“古丸”。语言与鲜卑同,属东胡语(古蒙古语)的分支。东胡盛时,与鲜卑同属东胡。
  秦汉之际,乌桓尚游牧于饶乐水(今西拉木伦与老哈木伦一带)。以牧为主,兼事狩猎,且粗知农耕,作物有穄子及类似穄子的东墙。见鸟兽孕乳以别四节。以穹庐为室,东开向日,不常处。其俗,有母系(见母系氏族制)残余,盛行部落间血亲复仇(见血族复仇)。贵少而贱老,杀父兄无罪而终不害其母,因其母有族类,而父兄无相报仇。部落组织,数百、千落(帐)为一部,部下有邑落。部有大人,邑落有小帅。推勇健而能理决斗讼者为大人,不世袭。无文字,刻木为信(见刻木记事),部众不敢违。姓氏无常,以大人健者名字为姓。大人以下各自畜牧营产,不相徭役。违大人言。罪至死,部落间相贼杀,全部落自相报,不止时大人调解,以牛马赎死。俗贵兵死。敬鬼神,祀天地日月星辰及大人有健名者。
  匈奴冒顿灭东胡,乌桓、鲜卑并受其役属,而乌桓以地近匈奴,岁有常贡,贡牛马畜产及皮张,过时不贡,没妻子为奴婢。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骠骑将军霍去病攻匈奴左地,迁乌桓于上谷、 渔阳、 右北平、辽东、辽西5郡塞外,置护乌桓校尉,使乌桓不得与匈奴通,且为汉侦察匈奴动静。但乌桓并未能完全摆脱对匈奴的从属关系。故时而助汉攻匈奴,时而又受匈奴控制掠汉边。 匈奴仍向乌桓征收“皮布税”。 王莽擅政时,曾向匈奴颁布禁止匈奴纳汉逃亡及向乌桓征税等条款,乌桓据以抗交匈奴皮布税,结果遭到残酷镇压。王莽篡汉以后,累征乌桓攻匈奴,收其妻子置于郡县以为人质,乌桓愤而反抗,王莽命尽杀其人质,迫使乌桓投向匈奴。东汉初,累与匈奴连兵掠边郡。
  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匈奴统治集团内讧,且连年旱蝗,乌桓乘机攻之,迫使匈奴北迁数千里,“漠南地空”。乌桓从此完全摆脱匈奴的奴役,而汉朝亦以优待手段招纳乌桓,于是乌桓多归附于汉。建武二十四年,乌桓遣使至洛阳请为藩臣。次年,辽西大人郝旦等922人诣阙朝贡,汉封其渠帅为侯、王、君长者81人,设护乌桓校尉于上谷宁城(今河北宣化西北),管理对乌桓、鲜卑的赏赐、质子、岁时互市等事务。又允乌桓内迁至辽东属国、辽西、右北平、渔阳、上谷、代、雁门、太原、朔方等郡国,而鲜卑亦随乌桓内迁南徙至塞外乌桓故地。乌桓留牧于塞外者,亦附鲜卑。
  东汉末年,乌桓颇卷入当时各州牧混战,辽东属国、辽西、右北平、上谷等地乌桓大人亦自称王。汉献帝初平元年(190),辽西乌桓大人丘力居死, 其侄蹋顿继位,遂统一辽东属国、辽西、右北平3郡乌桓。 袁绍欲结蹋顿为援,矫诏赐以王与单于称号,而幽、冀二州吏民避乱投乌桓的达10余万户。袁绍败亡之后,三子争立。建安十年(205),绍子尚、 熙奔乌桓,欲借蹋顿以图恢复。建安十二年,曹操亲率大军征乌桓,斩蹋顿,俘汉与乌桓之众20余万以归,收乌桓骑兵,“由是三郡乌桓为天下名骑”。此役使乌桓顿衰,而鲜卑遂能独强于东北。
  魏晋以后,乌桓的民族成分变化很大,形成所谓“杂胡”。除散居上述诸郡国外,又扩展到上郡、冯翊、北地三郡,而雁门郡乌桓发展成为与匈奴混血的铁弗刘氏和独孤氏,后来更发展为赫连勃勃的夏国。幽、并二州乌桓继续内迁的结果,遍布于太行山以东的今河北中部与南部,并积极参与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各该地区的政治斗争。
  隋唐时代,乌桓不再活跃于内地,但今嫩江以北有“古乌桓之遗人”,唐时仍自称“乌丸国”,高祖武德(618~626)、太宗贞观(627~649)时都曾遣使来唐朝贡。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又曾派兵北讨乌丸于呼伦池左右及大兴安岭上下的地区。从此以后,乌桓遂从历史上绝迹而融合于汉族及其他民族。太原郝氏、代郡王氏、南皮张氏,传说都出自乌桓之后。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