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gui
硅(卷名:化学)
silicon
  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Si,原子序数14,原子量28.0855,属周期系ⅣA族。硅是一种非金属元素,晶态硅有金属光泽和某些金属性,因此常被称为准金属元素。1823年J.J.贝采利乌斯首先分离和描述硅元素。元素名silicon来自拉丁文silicis,原意是“燧石”。
  存在   硅约占地壳总重量的27.72%,其丰度仅次于氧。在自然界中,硅都以含氧化合物形式存在,其中最简单的是硅和氧的二元化合物叫做硅石SiO2。石英、水晶、玛瑙和燧石等是纯硅石的变体,砂子和砂岩是不纯硅石的变体。矿物和岩石中的硅氧化合物统称天然硅酸盐,较重要的有长石KAlSi3O8、高岭土Al2Si2O5(OH)4、滑石Mg3(Si4O10)(OH)2、云母KAl2(AlSi3O10)(OH)2、石棉H4Mg3Si2O9、钠沸石Na2(Al2Si3O10)·2H2O、石榴石Ca3Al2(SiO4)3、锆英石ZrSiO4和绿柱石 Be3Al2Si6O18等。土壤、粘土和砂子是天然硅酸盐岩石风化后的产物。
  物理性质   硅有晶态和无定形两种形式。晶态硅具有金刚石晶格,晶体硬而脆,熔点1410℃,沸点2355℃,密度2.32~2.34克/厘米3,莫氏硬度为7。无定形硅是一种灰黑色粉末,实际是微晶体。
  晶态硅具有明显的导电性,电导率不及金属,且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具有半导体性质。极纯的晶态硅能够随着晶格中掺入微量杂质而大大增加其电导率,如果掺入缺电子的ⅢA族元素,如硼的原子,就形成所谓p型硅半导体,这种半导体因晶格中电子空位(或空穴)的迁移而增大电导率;如果掺入ⅤA族元素如磷、砷等原子,则形成n型硅半导体,这种半导体因晶格中多余电子的迁移而增大电导率。
  化学性质   硅的电子构型为(Ne)3s23p2, 氧化态为+4、+2。硅在常温下不活泼,与空气、水和酸(除氢氟酸及其混合酸外)等都没有明显作用;在加热下,能与卤素反应生成四卤化硅。650℃时硅开始与氧较完全地反应,但直到约1200℃时反应并不加快。单质硅在高温下还能与碳、氮、硫等非金属单质化合, 分别生成碳化硅SiC、氮化硅Si3N4和硫化硅SiS2等,但反应往往不完全。硅可间接生成一系列硅的氢化物, 即硅烷。硅还能与钙、镁、铜、铁、铂、铋等化合,生成相应的金属硅化物。
  单质硅能溶于浓硝酸和氢氟酸的混合酸,生成二氧化硅,进而溶解成四氟化硅。在氢氧化钠(或钾)的浓溶液中,单质硅能缓慢溶解,生成可溶性硅酸盐溶液并放出氢气。
  硅是非金属元素中电负性最小的一员,鲍林标度为1.8,常被称为正电性最大的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它的氧化态通常为+4;在特殊条件下为+2,如氧化硅SiO等;在一些金属的硅化物中出现负氧化态,如硅化镁Mg2Si。硅有亲氟性和亲氧性,四氟化硅和二氧化硅的标准生成焓特别大。无定形硅的化学性质比晶体硅活泼。
  制法  实验室里用金属钾在高温下还原氟硅酸钾,再用水洗去生成的氟化钾,即得单质硅。也可用镁粉在赤热下还原粉状二氧化硅,用稀酸洗去生成的氧化镁和镁粉,再用氢氟酸洗去未作用的二氧化硅,即得单质硅。这两种方法制得的都是不够纯净的无定形硅,为棕黑色粉末。
  工业上用碳在电炉内还原天然的二氧化硅原料来制取单质硅,温度应高于硅的熔点。由于天然的二氧化硅常含有铁、铝、钛等杂质,所以硅的纯度只有98%。用氢氟酸和硫酸的稀混合酸处理,可使纯度有所提高。
  高纯的半导体硅可于1200℃时在热硅棒上用氢气还原高纯的三氯氢硅SiHCl3或四氯化硅SiCl4而得。 超纯的单晶硅可通过区域熔炼法拉制。
  应用   超纯单质硅可作半导体材料。粗的单质硅及其金属互化物组成的合金,常被用来增强铝、镁和铜等金属的强度。硅铁合金可作炼钢的脱氧剂,含硅量较高的硅钢常用于制造耐化学腐蚀的化工设备,硅钢片可用于制发电机和变压器。纯度为98%~99%的硅是制备有机硅化合物、硅酮树脂、硅酮橡胶和硅酮油类的原料。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4: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