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林惠祥
释义 Lin Huixiɑng
林惠祥(1901~1958)(卷名:民族)

  中国当代人类学家。福建晋江人。192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为该校文科社会学系第一届毕业生。后考进菲律宾大学研究院,1928年毕业,获人类学硕士学位。1929年任中央研究院特约编辑员,后参加该院民族学组研究工作。1931年任厦门大学历史社会学系主任、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厦门大学历史系主任、人类博物馆馆长、南洋研究所副所长。195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他毕生致力于人类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从事东南亚和中国东南地区考古发掘和民族调查研究,是中国对台湾省高山族最早进行调查研究的学者,著有《台湾番族之原始文化》。他对民族文化和中国民族的来源及划分系统等问题,颇多创见。他的《文化人类学》一书确立了中国人类学体系,受到当时学术界的普遍重视与欢迎;另一著作《中国民族史》获得国内外学者好评。他还先后参加调查和发现武平、龙岩、长汀、闽侯等地的新石器,并撰写了有关台湾新石器、福建古民族、中国与东南亚古民族的关系等方面的论文。
  林惠祥在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还主张走出书斋,加强考古的发掘和民族的调查研究。1929年、1935年他两次冒险只身深入日本侵占下的台湾,调查高山族(当时称“番族”),获得圆山新石器和高山族文物。1934年,为普及人类学知识,他运用自己搜集、发现的考古和民族文物,创办了厦门市人类博物馆筹备处。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携带文物避难南洋,继续从事东南亚的考古和民族研究,著有《苏门答腊民族志》、《婆罗洲民族志》等。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拒绝国外资本家的高价收买,毅然将自己收藏的文物带回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将近万件珍贵文物和图书全部捐献给厦门大学,成立了人类博物馆,为发展中国人类学和博物馆事业作出了贡献。
  林惠祥的著述还有《民俗学》(1931)、《世界人种志》(1933)、《神话论》(1933)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7:4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