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氢氰酸 |
释义 | qingqingsuan 氢氰酸(卷名:化工) hydrocyanic acid HCN 又称氰化氢。无色、剧毒、有苦杏仁气味的挥发性液体,沸点25.7℃。溶于水,易聚合。广泛用于制造有机玻璃、金属氰化物及用作乳酸和三聚氯氰等有机产品的原料。 生产方法 工业上氢氰酸最早是由甜菜糖残渣制造及由焦炉煤气中回收。1929年德国法本等公司开发了甲酰胺脱水制氢氰酸的方法。1930年德国L.安德罗索夫提出由甲烷、氨和空气合成氢氰酸的方法,1948年实现了工业化,称安德罗索夫法。50年代联邦德国迪高沙公司开发了甲烷氨化脱氢法。1960年,丙烯氨化氧化法生产丙烯腈获得成功,由于此法副产大量廉价的氢氰酸,其他生产方法的发展遂趋于停滞。 甲酰胺脱水法 使用铁或铝的磷酸盐为催化剂(见固体酸催化剂),在管式反应器中使甲酰胺在380~430℃及减压下进行脱水反应: ![]() 甲烷氨化氧化法 即安德罗索夫法。是将甲烷、氨和空气脱机械杂质、油脂、硫化物后,以空气/(CH4+NH3)为2.7~3.2,CH4/NH3为0.9~1.2的摩尔比混合,于1000~1200℃快速通过铂-铑网(见金属催化剂)产生甲烷氨化氧化反应生成氢氰酸。其反应式为: ![]() 甲烷氨化脱氢法 即迪高沙法。以甲烷和氨为原料,反应在涂有铂、铑或铝催化剂的刚玉管中进行,反应温度1200~1300℃,同时有氢气生成: ![]() 丙烯氨化氧化法 由丙烯氨化氧化制造丙烯腈时,副产获得的氢氰酸约为丙烯腈量的10%~24%(质量),是价廉的副产物,但由于和丙烯腈联产,生产及供应不灵活。另外,丙烯氨化氧化催化剂的改进,也将减少氢氰酸的生成。 安全 有水、碱及铁屑等杂质存在时,氢氰酸易分解和聚合而引起爆炸。贮存时要求氢氰酸含水量小于1%,并需加入0.06%~0.5%硫酸或磷酸作稳定剂。氢氰酸一般加工成氰化钠后销售,在需用氢氰酸的部门再加酸分解;氢氰酸及其盐均有剧毒,人体口服氢氰酸1mg/kg(体重)即可致死。中毒后应立即用解毒剂(硫代硫酸钠和亚硝酸戊酯)急救,否则数分钟内即会死亡。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0.3g/m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