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释义 yuɑnshi cunkuɑn yu pɑisheng cunkuɑn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卷名:财政 税收 金融 价格)
primary deposit and derivative deposit
  客户以现金(通货)存入银行的存款和银行因放款、投资和贴现而形成的存款。
  原始存款   又称本原存款,是能够形成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存款,也是商业银行创造信用、供给存款货币的原本或基础。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C.A菲利普斯在其1926年出版的《银行信贷》一书中提出。他认为,原始存款的变动会影响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如果降低原始存款的比率,便能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这一理论为后来一些经济学家所继承和发展,并被用以说明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和存款货币的供给过程。原始存款作为能够形成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存款,是中央银行所发行的负债赁证。因此,凡是能够影响中央银行所发行的负债凭证的因素,都是原始存款的决定因素。这些因素归纳起来有:①中央银行资产项目变动。在不兑现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资产引出负债,信贷创造货币。作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原始存款的增减首先是由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决定的。中央银行的资产项目主要有三:对财政债权、对商业银行债权和黄金外汇占款。中央银行资产业务规模扩张,原始存款数量增加;中央银行资产业务规模收缩,原始存款数量减少。②法定准备率变动。在中央银行的资产项目一定时,法定准备率的变动是导致中央银行负债从而使原始存款变动的另一因素。法定准备率提高,原始存款数量减少;法定存款准备率降低,原始存款数量增加。③现金(通货)在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部门之间流动。现金由非银行部门流入商业银行,原始存款数量增加;现金由商业银行流入非银行部门,原始存款数量减少。
  派生存款   又称转来存款,是商业银行将其原始存款运用于资产业务后所形成的存款。菲利普斯指出,派生存款是接受银行放款和票据贴现的顾客将其资金转入自己的存折上,或是转入新开立的存折上的存款。与原始存款概念一样,这一理论为后来的经济学家用以说明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和供给存款货币过程。派生存款是商业银行创造信用、供给存款货币的结果,凡是能够影响商业银行信用、供给存款货币能力的因素,都是派生存款的决定因素。归纳起来有:①通货比率的高低。通货比率越高,由非银行部门流入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越少,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越低,所能形成的派生存款数量越少;反之,所能形成的派生存款数量越多。②法定准备率的高低。法定准备率越高,商业银行所能运用于资产业务的原始存款数量越少,信用创造能力越低,所能形成的派生存款数量越少;反之,所能形成的派生存款数量越多。③超额准备比率的高低。超额准备比率越高,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越小,信用创造能力越低,所能形成的派生存款数量越少;反之,所能形成的派生存款数量越多。
  联系与区别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是货币供给过程中的一对互动变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联系是:①原始存款数量变动是派生存款数量变动的唯一动因,派生存款数量变动要由原始存款数量增减来解释;②原始存款数量变动在先,派生存款数量变动在后,没有原始存款数量的张缩,便没有派生存款数量的增减。区别是:①原始存款系由商业银行被动收受,派生存款则由商业银行主动创造;②原始存款能够充当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派生存款则不能;③原始存款的形成并不增加货币供应总量,派生存款的形成则要增加货币供应总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5: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