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体育运动中的心理训练
释义 tiyu yundong zhong de xinli xunliɑn
体育运动中的心理训练(卷名:体育)
  现代运动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意识、有目的地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的心理施加影响,以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的过程。心理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并发展运动员在紧张的训练和比赛中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及个性心理特征,使运动员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取得训练的良好效果和比赛的优异成绩。
  心理训练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两种。两者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着。一般心理训练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运动员具有参加训练的良好动机,培养对待训练的良好态度,培养和发展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及个性心理特征。一般心理训练贯穿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有时也被称为“长期心理训练”。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主要任务,是使运动员对该次具体比赛形成最佳心理准备状态,在比赛中运动员能有效地、可靠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和情绪。这种训练有时也称为“短期心理训练”。
  目前,有的国家把心理训练分为 3种:长期心理训练、准备比赛的心理训练、准备参加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心理训练的方法很多,下面着重介绍念动训练、生物反馈训练、自我暗示和放松训练等3种训练方法。
  念动训练   也称为想象训练或回忆训练。主要是运动员有意识地积极利用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任何运动表象都是视觉、动觉或其他感觉联合的综合表象。例如,当我们回想起 100米起跑的形象时,好象看到了自己的蹲踞式起跑。这是运动表象的视觉成分;同时也会感到全身有些紧张,这是表象的动觉成分。因此,在念动训练中,运动员要集中注意力。在头脑里详细“描绘”将要做的动作时,运动员不仅是“看”到了该动作,而且应产生完成该动作的动觉表象。通过这种视觉、动觉结合的运动表象的回忆,能达到巩固和改进动作的目的。中国运动员采用过的“想功”练习,俗称“过电影”,类似这种方法。
  生物反馈训练   是一种消除紧张情绪的训练方法,它通过现代仪器将运动员的生理过程的信息提供或反馈给运动员本身,使运动员即刻知道自己生理机能状态,如心率、血压、肌肉紧张度和脑电波等,从而使运动员在意识调节下通过反复训练学会控制自己的生理机能,消除紧张情绪。通过生物反馈训练,运动员学会在训练和比赛中控制自己的情绪,便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技术、战术水平,同时也能有效地治疗一些心理疾病。
  自我暗示和放松训练   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类似中国的气功。德国J.H.舒尔茨在这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他在印度研究了瑜伽术,回国后在治疗病人过程中利用催眠暗示和自我暗示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于是,他决定将暗示程序变成由准确语言表达的若干句子,并把这种暗示方法称之为自我暗示和放松训练。世界各国根据自己本国的情况,尤其是针对运动员的特点,在舒尔茨放松训练的基础上,创立了各种放松训练方法,如美国的超觉静坐、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积极疗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简化放松训练、苏联的心理调整训练、日本的自律训练,等等。自我暗示和放松训练主要是运动员通过默念一系列的自我暗示语,使自己的肢体放松,产生温暖感;使心跳、呼吸平稳,安静,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全身放松、闭目仰卧或静坐的姿态中,使大脑的兴奋性降低,逐渐进入抑制状态。这样,就能达到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除了必要时要求运动员放松和镇定外,还须使运动员能及时振奋起来,以便投入训练和比赛。因此,心理训练中的自我暗示和放松训练还包括利用另外一系列的自我暗示语,使运动员能很快转入更佳的振奋状态,达到充分动员自己潜力的目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3: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