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流行性感冒
释义 liuxingxing ganmao
流行性感冒(卷名:现代医学)
influenza
  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简称流感。主要表现骤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轻微呼吸道症状。流感病毒尤其是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而且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易引起流行及大流行。流行先从大城市开始,以后可波及边远农村。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一般在潜伏期末至病后3日传染性最强,退热后2日传染性消失。经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以5~20岁者发病较多。新亚型病毒引起流行时,各年龄均可发病。各型和各亚型病毒间无交叉免疫力,患病后免疫力一般维持8~12个月,最长不超过2年。流感曾有 4次世界性大流行,首次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1918~1919),发病人数约5亿,病死约2000万人。以后于1946~1947、1957~1958及 1968~1969先后发生3次世界性大流行。此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还有较小的流行。四季均可流行,以冬春季为多。无特效治疗,预防可用流感疫苗。
  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正粘液病毒科,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为80~120nm。新分离的病毒可呈丝状,核心为单股RNA及蛋白质组成的核蛋白,含有可溶性抗原(S抗原),有型特异性,据此可把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外有囊膜,囊膜内层为内膜蛋白,外层为类脂层,其上有很多微粒,为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为病毒的表面抗原,具有亚型和病毒株的特异性,易发生变异。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可凝集人和多种动物如鸡、豚鼠、大白鼠、小白鼠、马、猪、猴等的红细胞。病毒可藉血凝素附着细胞而后感染细胞。由它诱生的抗体有保护作用,并可抑制血凝反应,此血凝抑制反应可用来进行诊断。神经氨酸酶可以水解细胞表面与病毒结合的受体并分解细胞膜上的神经氨酸,而使病毒易于从细胞内释出而再感染新的细胞。
  流感病毒不耐热,56℃数分钟即失去致病力,酸、乙醚、甲醛、紫外线和各种消毒剂如酒精、石炭酸和漂白粉等均可使病毒灭活。可用鸡胚及人胚肾、猴肾和人羊膜等细胞接种,做病毒分离和培养,动物接种以雪貂最敏感,也可用小白鼠。流感病毒在自然界中不断发生抗原变异,根据变异大小的不同抗原,变异有两种类型:①抗原漂移,是抗原的量变,只有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抗原性小的数量的变异,可借此产生新的病毒株,称为变种。一般2~3年发生一次,可引起小流行。②抗原转变,是抗原的质变,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发生完全的、质的改变,从而出现新的亚型。一般10~15年发生一次,可引起世界性大流行。甲型流感病毒最易发生抗原变异,可产生新的变种和亚型而引起流行。乙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变异不如甲型明显,只有变种而无亚型,可引起小流行。丙型流感病毒未见抗原变异,仅引起散发性发病,不引起流行。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的原因可能为流感病毒基因突变,抗原发生量变到质变,产生新毒株,人群免疫力对新毒株又进行选择,从而产生流行的新亚型和变种。变异亦可能与人与人或人与动物间不同流感病毒株发生的杂交和基因重组有关,也可能为保存于动物的流感病毒株重新感染人体所致。研究流感病毒抗原变异的规律,有助于对疫情的预测和选用新的、流行的变异病毒株,及时制备有效疫苗以预防流感。
  1971年国际流感会议规定流感病毒的命名法:型别/分离地点/病毒株号/分离年代〔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如甲/香港/1/68[H3N2],H和N后的序号代表亚型。
  甲型流感病毒于1933年首次分离,以后曾发生多次亚型变异并引起流行。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数小时至4日,一般为1~3日。①典型流感。流感病毒侵入呼吸道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并在此繁殖。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而局部呼吸道症状轻微,为本病的特点。表现为急起畏寒、高热,体温迅速上升至39~40℃以上,有头痛,以前额为重,全身酸痛,以背部及四肢为著,全身软弱乏力。呼吸道症状较轻,有咽干及咽痛,可有胸骨后烧灼感。部分病人有鼻堵、流鼻涕及打喷嚏等鼻炎症状,也可有腹泻、水样便及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体检有面颊潮红、结膜及咽部充血。发热于1~2日内达高峰,一般于3~4日内退热,其他症状亦随之消失,但乏力可持续1~2周。②轻型流感。发热不高,多在39℃以下。全身症状和呼吸道症状较轻。一般2~3日后恢复。③肺炎型流感(流感病毒肺炎)。主要发生在幼儿,老年人,患有慢性心、肺、肾疾病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起病时与典型流感相似,但病情迅速加重,出现高热、烦躁、剧烈咳嗽和咯血痰。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及青紫。 X射线胸片示两肺弥漫性结节状阴影,近肺门处较多。抗生素治疗无效,多于5~10日内病情恶化而死亡。
  并发症主要为继发细菌及其他病毒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多见于幼儿、年老体弱及抵抗力低下者,病死率较高。
  诊断  根据当地和近期流感流行史、典型的临床表现一般诊断不难。进一步确诊和对不典型病人的诊断,可借助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减低。有继发细菌感染时,末梢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也可做病毒分离及血清学检查,取发病3日内病人咽部的含嗽液和鼻咽拭子,接种鸡胚或组织培养以分离病毒。亦可取发病3日内及2~4周后病人的双份血清,做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或中和试验。此外,用鼻甲粘膜印片染色后,可见柱状上皮细胞内有包涵体,亦可用荧光抗体染色法检查鼻粘膜上皮细胞内流感病毒抗原,此法可作快速诊断。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主要以对症和支持疗法为主,包括卧床休息、多饮水、用解热镇痛药和应用抗生素治疗继发性细菌感染等。亦可用中医中药治疗。
  预防  应经常掌握国际及国内流感流行动向、流感病毒的变异情况和人群免疫力状态,进行疫情预测,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病人做呼吸道隔离至退热后2天。流行期间,鼓励戴口罩,少去公共场所,减少大型集会。居室应通风,可用乳酸和食醋蒸薰消毒。对易感人群可用疫苗预防,流感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必须选用当时当地流行的新毒株制备疫苗。流感灭活疫苗须皮下注射,除婴幼儿外一般无副作用,免疫效果好,保护期可达半年至1年,但生产过程复杂,产量少,成本高,不易大量供应。减毒活疫苗可鼻腔喷雾接种,接种后可发生轻型流感,有轻微呼吸道症状,个别病人有发热,但免疫效果好。减毒活疫苗较易生产,可大量生产和供应,中国目前主要采用此种疫苗。此外,尚可应用金刚烷胺盐酸盐预防,此药可抑制甲型流感病毒进入呼吸道上皮细胞,故有预防甲型流感的作用。但有兴奋、眩晕与共济失调的副作用。对孕妇、哺乳妇女和有癫痫史者禁用。
  参考书目
 魏承毓等主编:《实用流行病学》,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兰州,1989。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3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