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Mei
梅(卷名:农业)
  节令名。反映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芒种至小暑期间连绵阴雨的天气。因此时正值江南梅子黄熟季节而得名,也称梅天或黄梅天。又因这种天气高温、高湿、器物易霉,故也称霉(黴)或霉天。此时的降水称梅雨或霉雨。入梅和出梅分别反映梅雨季节的开始和结束。一般芒种后逢丙日入梅,小暑后逢未日出梅。
  晋代已有“夏至霖霪,至前为黄梅,先时为迎梅雨,及时为梅雨,后之为送梅雨”的记载。中国古代还有以立夏后逢庚日入梅,芒种后逢壬日出梅;芒种后遇壬日入梅,夏至后遇庚日出梅等不同说法。这一节令传入日本以后,一直沿用至今,并以黄经80°为入梅(6月11日前后)。按中国现行的习惯,入梅在公历6月6日至15日之间,出梅在7月8日至19日之间。与正常年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吻合。
  中国一些地方还有时或时雨的说法。以夏至后的三天为头时,其后的五天为二时;再后的七天为三时。夏至、小暑之间的连阴雨称为时雨。
  春夏之际,南方暖空气势力增加,雨带逐渐北移。梅雨即为此时极地大陆气团和东南海洋气团长时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绥、锋面或气旋活动频繁形成的宽阔雨带。雨期可持续一个月左右,雨量可占年雨量的20~30%。冷暖空气势力的强弱对比,直接影响雨带移动的速度、梅雨到来的早迟和持续时间的长短。梅雨早临,影响小麦收获和棉花生长,但对中稻插秧有利;梅雨期长,雨量丰沛,易造成水涝灾害;梅雨期短,雨量少,甚至出现“空梅”,则易出现高温旱象。梅天如时间、雨量得当,并伴以较多的热量,则对作物生长有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3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