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汉宣帝刘询 |
释义 | Hanxuandi Liu Xun 汉宣帝刘询(公元前92~前49)(卷名:中国历史) ![]() 宣帝即位之初,委政于霍光,地节二年(前68)霍光死后始亲政事。他着力整顿吏治,强化皇帝威权。为了打破霍氏左右朝政的局面,命令群臣奏封事,以疏通下情,并规定丞相以下的百官都要奉职奏事,以考试功能。地节四年,又借大司马霍禹谋反一事废皇后霍氏,彻底清除了霍氏的势力。 宣帝尊崇儒学,于甘露三年(前51)诏诸儒讲论五经异同,称制临决。但他任用官吏比较注重名实相副,多数选用那些熟悉法令政策的“文法吏”,并以刑名考核臣下。当时,一些地位很高的官吏,如司隶校尉盖宽饶,京兆尹赵广汉等都因罪被处死。太子刘奭以为持刑太深,建议重用儒生。宣帝训斥说,汉家的制度原本是“霸王道杂之”,不能单任德教。同时,为了维护封建法律的正常行使,宣帝设置了治书侍御史,审核廷尉量刑的轻重失当。地节三年增设廷尉平四人,次年又令郡国呈报狱囚被掠笞瘐死的名数,由丞相御史统计上奏皇帝;此外还蠲除了某些苛法。宣帝所采取的另一方面重要措施,就是招抚流亡,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他于地节元年诏令假郡国贫民田,三年又诏“池籞未御幸者,假与贫民”。流民还归乡里者也“假公田,贷种、食”。此外,还屡次蠲免和削减田租、算赋、口钱以及罢榷酤官,令民得以律占租,减天下盐价。设置常平仓以省边境转漕等。这些措施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元康年间由于连年丰收,谷价降至每石五钱,边远的金城、湟中地区每石也不过八钱,这是西汉以来最低的谷价记录。 宣帝时,西汉王朝与周边少数族的关系大体上相安无事。神爵元年(前61)赵充国平息羌患,挫败了羌豪借助匈奴势力企图隔绝汉朝与西域往来通道的计划。其后,汉政府设金城属国,以安置降羌。三年,郑吉于袭破车师、迎降匈奴日逐王后并护车师以西北道,号都护,废止了匈奴为奴役西域而设置的僮仆都尉,西汉王朝的政令自此颁行西域(见西域都护)。甘露二年,因匈奴内乱,五单于并立,呼韩邪单于款塞称臣,原来畏服匈奴的乌孙及其西至安息诸国,也转而尊汉。以此边境晏然,徭役省减,为政治的安定和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宣帝统治期间“吏称其职,民安其业”,史称中兴。但是由于西汉封建王朝积弊已深,宣帝着力推行的招抚流亡,安定民生的措施,并不足以从根本上限制贵族、地主豪富对土地的兼并,所以,随之而来的仍然是农民的破产和流亡。他在位时,胶东、渤海等地农民的反抗斗争已经发展到攻打官府劫掠列侯的程度,连宣帝本人也不得不承认当时民多贫困、“盗贼”不止。元帝即位后,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终于使西汉王朝一蹶不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