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玉器 |
释义 | yuqi 玉器(卷名:考古学) Jades 以硬玉、软玉、碧玉、蛇纹石、水晶、玉髓等为原料而制作的工具、装饰品、祭器、陈设品等。目前已知欧洲、亚洲、美洲以及新西兰等地均出产玉材。在北欧、西欧、贝加尔湖周围,原始社会时期便生产各式玉工具,但其玉器生产在奴隶社会逐步停顿失传。在印第安人古文化遗址,出土了工具、人物、动物等工艺性玉器,称“印第安玉器”。新西兰的毛利族人善雕刻,亦喜以碧玉磨制各种工具或人物形象。莫卧儿王朝于15世纪接受中国碾玉的经验,也开始生产具有阿拉伯格调的各式玉器。中国最早的玉器出现于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在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均出土有精美的玉器。之后,历经商、周至明清持续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时代风格,代表了世界玉器的最高水平。 中国玉器的研究 宋代吕大临的《考古图》曾采录古玉14件。元朱德润编有玉器图录《古玉图》。至明清时代,随着金石学的发展,玉器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清吴大澂总结了前人经验撰《古玉图考》。近代考古学产生后,以科学发掘出土的玉器为基本材料,重新研究各类玉器的源流与机能,其中李济就安阳殷墟出土玉器作了科学研究,揭示了它的物理性能和礼仪价值。郭宝钧著《古玉新诠》,对石器时代至两汉的古玉作了诠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玉器大量出土,主要研究著作有夏鼐撰《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汉代的玉器》等论文。国外对中国古玉的研究大体始于19世纪末。欧美、日本均出版了专著和图录。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曾经举办过中国玉器展览和学术讨论会。 中国玉器的产地与用途 玉质地温润缜密,光泽柔和,中国古人对玉的解释除了物质的特性之外,还赋予它以“德”的概念。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玉,石之美有五德者”,这是封建社会的文人对玉的特征和内涵的典型概括。中国古代玉的产地很普遍,主要有产于新疆于田和叶尔羌的于田玉、河南南阳的独山玉、辽宁的岫岩玉等。其中于田玉属软玉,主要成份是硅酸钙,属角闪石类,纯者色白,又往往因含有少量氧化金属离子而呈现青、绿、黑、黄等色或杂色。早期玉器多属软玉,硬玉制品较晚时才出现。原始社会的玉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玉簪、玉环、玉璜、玉玦供装饰之用,仅玉璧、玉琮可能用于祭祀。商代玉器发展,器物种类增多,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755件,可分为礼器、仪仗、工具、生活用器、装饰品(见彩图)杂器等6类。此后,玉工具逐渐消失,玉器基本上用于礼仪、祭祀、装饰、陈设、饮食器皿、文房用具等。 中国古代的玉器制作工艺 中国从原始社会开始生产玉器,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独立的专业,多集中于王畿、都邑。自宋至清,苏州成为全国性的制玉中心。历代王室朝廷皆设有玉器作坊,进行生产。因玉硬度较高,加工时需要特殊的工具和方法,故加工过程大体有选料、画样、锯料、做坯、打钻、做细、光玉、刻款等若干工序。仿古玉还要增加“致残”和“烧古”等工序。加工工具有无齿锯、铊、钻和石英砂等。原始社会治玉工具与治石工具一致。奴隶社会治玉以青铜工具为主。封建社会由青铜工具逐步变为钢铁工具。石英砂硬度高于玉,因此自古用于磨玉,又名“解玉砂”。当无齿锯前后推拉或铊、钻旋转接触玉材时,放进用水调匀的石英砂,随工具运动而琢磨成器。玉器的造型、花纹都是靠这种方法制成。所以,先秦称琢玉,宋人称碾玉,今称碾琢,以示与雕刻工艺有别。 中国玉器的艺术风格 在中国南方,良渚文化的大型玉璧和高矮不同的多节玉琮,标志着治玉工艺已与石器工艺开始分离。玉器造型较为复杂,已能碾琢阴线、阳线、平凸、隐起的几何形及动物形图案装饰,具有朴素稚拙的风格(见彩图)。商周时代的玉器以形象单纯,神态突出,多用双勾隐起的阳线装饰细部为其特征,并出现了俏色玉器。陕西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出土的玉器,继承商玉的优点,更加简化夸张,生动传神。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工艺有了广泛的发展,各诸侯国竞相碾治,精益求精。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镂空玉佩挂饰,玉质温润,作工精致。秦汉玉器与精雕细刻的春秋战国玉雕相比,在艺术风格上趋向雄浑豪放。汉玉隐起处常用细如毫发的阴线雕饰,有如古画上的游丝描一般刚劲有力,以弥补其立体感不强的弱点。这是汉玉技法上的一个特点,对后世玉器有着深刻影响。唐、宋玉器色如羊脂,光泽晶莹,质地精良,技术精湛,禽兽花卉的题材和玲珑剔透之器增多,写实能力大为提高,开始出现世俗化的倾向,在形神兼备上达到了极高的造诣。这与当时绘画、雕塑艺术的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元明清时期南北两地玉器普遍发展,是中国玉器史上极其光辉的时代。现存北海团城内的元代渎山大玉海,明汪兴祖墓出土的玉带板,朱翊钧墓出土的玉圭、玉带钩、玉盂、玉碗、玉壶、玉爵、玉佩等可以代表这时期玉器的特点。在继承宋代玉器特点的同时,出现加工粗放或碾琢繁琐的两种互相排斥的倾向。元明玉器还受到文人书画的影响,发展了碾琢文人诗词和写意山水画的玉器,也往往镌刻名家款识,追求文人高雅的情趣。清代乾隆时期的玉器因玉材丰富、皇家提倡和社会需要,技艺成熟达到空前的高峰。另外,中国维吾尔族的碾玉工艺富有地方色彩,是中华民族玉器艺术宝藏的组成部分。在后期封建社会仿古思潮影响下,以“返朴”为目标,追仿“汉玉”风格而生产的各式玉器,被称为仿古玉,这种玉器始于宋而盛于明清,有着自己特殊的美学价值,也是古代玉器的组成部分。 参考书目 郭宝钧:古玉新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0本,下册,1949。 夏鼐:汉代的玉器,《考古学报》1983年2期。 浜田耕作:支那古玉概说,《有竹斋藏古玉谱》,写真工芸社,东京,1924。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