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吕思勉 |
释义 | Lü Simian 吕思勉(1884~1957)(卷名:中国历史) ![]() 吕思勉注重排比史料,分类札记,长于综合研究和融会贯通,坚持不懈地涉猎古文献,又广泛阅读新出报刊和从西方引进的新文化、新思想和研究方法。他著述宏富,主要有:《白话本国史》(1923)、《吕著中国通史》(1940、1945)、《先秦史》(1942)、《秦汉史》(1947)、《两晋南北朝史》(1948)、《隋唐五代史》(1957)、《历史研究法》(1945)、《史学四种》、《中国民族史》(1934)、《经子解题》(1926)、《先秦学术概论》(1933)、《理学纲要》(1931)、《宋代文学》(1931)、《中国制度史》、《文字学四种》、《吕思勉读史札记》等。其中《白话本国史》强调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按照历史顺序,分别叙述每个王朝与周围少数民族的关系,为通史写作开辟了新路。《吕著中国通史》上册分门别类、系统论述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下册分章按历史顺序叙述政治历史变革,其中婚姻、族制、阶级、财产、衣食住行等题,都是过去史书缺乏系统记载的。他所著先秦、秦汉、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四部断代史,共三百余万字。每书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是政治史,包括王朝兴亡盛衰、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政治设施的成败得失,以及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等,采用新的纪事本末体;后半部是社会经济、文化史,分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民族疆域、文化学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采用新的叙述典章制度的体例。这四部书对先秦到隋唐五代的历史研究有疏导开拓之功。其他涉及民族史、思想史、文化史、制度史,以及史学方法方面的著作,也各具有特色。 吕思勉对经学、文字学、文学亦有独到见解。他治学严肃,作风踏实,为人诚朴,谦虚谨慎。晚年想通读《道藏》,研究道教思想,为后人开辟途径,惜未如愿,于1957年10月9日逝世于上海。 吕思勉已刊、未刊论著,80年代末计划汇编成《吕思勉论学集》。他的全部著作,包括各种断代史、通史、专史等,已汇编成《吕思勉史学论著》。另有《诚之诗稿》问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