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管仲
释义 Guan Zhong
管仲(?~公元前645)(卷名:哲学)

  中国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思想家。名夷吾,字仲,谥敬,故又称管敬仲,颍上(今安徽省颍县)人,姬姓之后。在齐国任相40年,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帮助桓公实行改革,对齐国称霸诸侯起了重要作用。管仲的哲学思想见于《管子》书中。对于管仲的评价,中国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管仲是中国早期法家思想的先驱。
  自然观  管仲的自然观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管子》书中的《水地》篇,是战国初期的作品,其中阐述了管仲的思想,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它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该篇从各方面详细论述了这一原理。如说“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人,水也,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这些提法尽管不科学,但都属朴素唯物主义的合理猜测。
  伦理思想  管仲从治民的立场出发,既强调法制,主张“严刑罚”、“信庆赏”,又充分肯定道德和道德教化的作用,提出礼义廉耻为守国治民之“四维”。他区分了刑政与德教的不同作用,认为刑政摄以威形,德教化以敬爱。指出治民仅用刑罚,“不足以服其心”,必须辅以德教,“教训成俗,而刑罚省,数也”。管仲还认为,欲民为善,必须保障人民物质生活的消费资料。他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从而肯定了物质生活水平与社会道德风尚之间的联系。管仲很重视统治者自身的道德修养,认为在上者应“称身之过”,“治身之节”。
  管仲的伦理思想基本上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并为后来的法家伦理思想所汲取。他的“衣食足,则知荣辱”的观点,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