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职业性皮肤病 |
释义 | zhiyexing pifubing 职业性皮肤病(卷名:现代医学) occupational skin diseases 在工业、农业及其他劳动过程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的)引起的皮肤及皮肤附属器官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皮炎及其他皮肤改变如痤疮、烧伤、黑变病等。本病在皮肤病中占的比率各地差别很大,由2~20%不等。可发生于各种行业中,以工业职业性皮肤病发病率最高,占整个工业职业病总数的50~80%。由于本病发病率较高,常有时需调动工作、休工等而影响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必须注意防治。 病因 分直接原因与诱因。直接原因以化学性为主,引起原发性刺激和变态反应。原发性刺激物有硫酸、盐酸、氢氟酸等无机酸,氢氧化钠、氧化钙等无机碱,锑、砷及其盐类,重铬酸盐、镍盐等无机化合物以及乙酸、甲酸、乙醇胺、松节油等有机化合物。这类原发性刺激物,只要有足够的浓度,接触任何人的皮肤均可致病。引起变态反应的致敏物,常见的有染料及其中间体,照相显影剂,橡胶防老剂及促进剂,天然及合成树脂,药物,铬、镍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焦油及其衍生物及某些植物。物理因素如工作中的不断摩擦可引起皮肤粗糙、增厚,指甲磨平,高温引起火激红斑, X射线引起放射性皮炎等。生物因素如血吸虫的尾蚴引起的血吸虫尾蚴皮炎、毛皮加工工人发生的炭疽等。诱因指非决定性的但对发病起一定作用的其他因素,如皮肤类型,油腻皮肤者易患油性痤疮,但抵抗汽油等有机溶媒较干性皮肤者为佳。夏天由于衣着少,暴露部位多,接触机会多,易发皮炎。另外与劳动生产条件、防护措施、年龄、性别、个人卫生状况、遗传因素等都有关。 常见的职业性皮肤病 由于原因不同,临床表现可有很大差别。一般表现为急性或慢性皮炎与湿疹样改变。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约占整个职业性皮肤病的70~75%。病变初发于接触部位如手和前臂等,后可因继发过敏或自身敏感而泛发。急性皮炎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慢性改变呈现不同程度的浸润、增厚或苔藓化。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约占整个职业性皮肤病的25~30%,皮肤表现与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相似,但发生大疱较少。接触致病物质后,初次接触不发病,需经5~10天的潜伏期后再接触时发病,而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初次接触即发病。本病发病率低、较易泛发、消退慢、易复发、斑贴试验阳性等可与刺激性接触性皮炎鉴别。 接触性荨麻疹 接触某化合物后发生风团或潮红。潜伏期一般为数分钟到1小时,也有的为6小时。引起本病的化合物有氯霉素、塑料添加剂、山梨酸、肉桂醛、海味、香料、过硫酸胺等。 职业性光感性皮炎 皮肤接触了光感物质(或通过其他途径到达皮肤)并受到日光照射而引起的皮肤炎症。分光毒性皮炎与光变应性皮炎。光毒性皮炎发生于日光照射后数小时,部位与日光照射一致。皮损为界限清楚的片状红斑,有烧灼或疼痛感,脱离光感物质或日光照射后,皮炎消退快。光变应性皮炎开始于日晒后5~14天,再接触时于24小时内发病,皮肤开始发生于接触部位,后向周围及全身发展,病程迁延,脱离接触后需2周或数月才痊愈。 职业性黑变病 职业性有害因素(主要是煤焦油、石油及其产品、橡胶配合剂及某些染料、颜料等)引起的一种特殊的慢性皮肤色素沉着性疾病。皮损以面颈等暴露部位为主,也发生于躯干、四肢或全身。皮损为灰黑色、黑褐色、紫褐色的网状或斑点。可融合成大片弥漫性斑片或以毛孔为中心的小片状色素沉着斑。病程缓慢,停止接触后,一般在1~2年或更长时间才能消退。长期接触橡胶防老剂可引起皮肤色素减退。 职业性痤疮 工作中接触煤焦油、石油及其分馏产物(如柴油、机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等)、氯及其衍生物等发生的痤疮样损害。前者称油痤疮,任何年龄、任何部位均可发病,尤以臂、手背、大腿及其他油渍部位为著。皮损为黑头粉刺、丘疹、脓肿,可伴发黑变病。氯痤疮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于面部,尤以眼角外侧皱褶处及颈、耳垂、腹、腹股沟和下肢为著。皮损为草黄色囊肿、多发性粉刺、粟丘疹,常伴瘙痒,偶伴肝及其他脏器损害。 另外,由于职业原因接触高浓度的强酸强碱可引起化学性烧伤。表现红斑、大疱、坏死、溃疡等。长期接触铬酸盐、氟化物等可在皮肤微小擦伤处引起皮肤粘膜溃疡。长期接触脂肪溶剂、碱类、机械性刺激可引起局部皮肤干燥粗糙、角化过度和皲裂。长期接触煤焦油、砷、沥青等可以发生皮肤角化过度及疣状赘生物。 诊断 ①发病前必须有明确的职业接触史;②有典型的职业性皮肤病损害;③皮疹的初发部位与接触致病物质的部位一致;④排除非职业因素引起的相似皮肤病;⑤必要时参考皮肤斑贴试验、生产环境的调查资料和同工种的发病情况。 斑贴试验:可用于诊断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斑贴时间应在皮损缓解或消退后,试验部位为背或前臂屈侧的皮肤。斑贴后观察24、48、72小时。试验物以生产时接触的原物最宜,如接触物为混合物时,应先作混合物,然后再分别进行。应注意区别假阳性和假阴性。前者常见于试验物浓度过高或被试者处于高敏感状态等,后者见于浓度太低、缺乏致病条件(如温度、湿度、密闭等)、不适当的赋形剂、用皮质激素全身治疗等。 预防及治疗 在搞清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基础上改革生产设备,使之密闭化和机械化,安装通讯、排尘、防止辐射热设备,注意防护设备的定期维修,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具(帽子、口罩、手套、工作服等),注意生产场所及个人的清洁卫生。治疗同一般皮肤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