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越窑青瓷
释义 Yueyɑo qingci
越窑青瓷(卷名:美术)
celadon in Yue Kiln
  中国唐、五代至宋初的瓷窑产品。越窑窑址在今浙江省余姚县上林湖一带,此地古属越州,而唐代以陶瓷产地所在州名命名瓷窑,故越窑之名最早见于唐代。越窑青瓷的生产除唐时隶属越州的余姚、上虞、绍兴和诸暨外,现在的宁波、镇海、鄞县、奉化、慈溪、临海和黄岩等地也仿烧越窑青瓷,实际上已形成一个以上林湖一带为中心的具有相同风格的庞大青瓷窑系。
      


  越州瓷窑所产青瓷,历史悠久。商代即有原始青瓷的生产,后一直未断,且继续发展,至唐由于对日常生活器皿需求量的扩大,尤其是饮茶品茗之风的盛行,遂使越窑青瓷的生产具有相当规模。此时越窑青瓷,由于配料、烧制及长石釉的使用等工艺技术的提高,使烧制出的瓷器,胎质细腻,轻薄坚硬,胎体结构亦非常致密,叩之具金属般铿锵之声,并且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沉着含蓄,有“捩翠融青”、“古镜破苔”和“嫩荷涵露”之誉。
  唐代越窑青瓷,其器物多以茶酒具为主,诸如茶瓯、茶托、执壶、杯、盘等都是越窑广为烧制的产品。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越窑执壶为其典型作品。它以小嘴、短颈和丰硕的腹部,在体量上形成明显的对比。由此使器物富有唐代瓷器所应具的浑圆、饱满的时代特色。其装饰纹样取材广泛,有牡丹、莲花、卷草、鸾凤、鸳鸯、鹦鹉、飞雁、狮子、龙、鱼、人物及山水等。而装饰方法多用剔花、印花、划花、堆贴等,堆贴以近似浮雕的手法,堆贴出各种纹饰。
  五代时期越窑青瓷的生产规模更大。当时部分窑场为吴越的钱氏王朝所控制,成为中国陶瓷史上最早的官窑,它们专门烧制庶民百姓不得使用的所谓秘色瓷。吴越统治者就用这些精美青瓷,向实力强大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及北宋诸政权纳贡,以期换取偏安的局面。由于这一政治上的特殊需要,五代的越窑更是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此时的秘色瓷从以往青中微微闪黄的一种不太成熟的色调,进而烧成比较纯正的,有如一泓清漪春水般的湖绿色,而且釉层非常均匀,为宋代青瓷追求类玉似冰的效果,奠定了基础。
  五代的越窑青瓷,在装饰上吸取唐代金银器的特点,花纹华丽、优美。一般多用刻花、划花、印花及堆贴等方法,将牡丹、莲花、海棠、秋葵、鹦鹉、凤、鹤、鸟、蝴蝶、鱼、龙及各种人物等装饰在器物之上,形象生动、活泼,线条洗练,布局对称中求变化,表现出五代陶瓷装饰的时代水平。此时器物的造型亦丰富多样,富有变化,多以花瓣、瓜棱等植物形象构成器物的形制。如瓜棱形的长嘴注子;荷叶碗则边缘起伏,碗面坦张,如同出水的嫩荷;海棠碗则曲折多姿,其形体犹如盛开的海棠花。总之,此时的碗、盘等器皿大多为口喙作五瓣或六瓣的波浪式起伏状,造型效果别具一格。另外,还利用造型的错觉现象,在器壁上压出4~6道外凹内凸的直线,然后在两道压线之间剜出类似花瓣或荷叶的形状。器身和口部的圆周被分割成等分的几段弧线,这种富有规律的变化,既可使器物有所变形的弊病不被发现,又能增强其造型的装饰性。
  越窑青瓷在唐、五代时期,产品除在国内销售外,还不断的向海外输出,远销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埃及和日本及东南亚等地。现在国外的一些古城遗址和古寺院中都曾发现过它的残片。入宋以后,因其他瓷窑的发展,宫廷用瓷已无须仰仗于越窑,而其商品瓷在竞争中亦逐渐失去了市场,故至北宋中期以后,越窑日趋衰落,其盛名亦为其他青瓷窑所取代。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5 15: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