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biao
表(卷名:轻工)
watch
  计量和指示时间的仪器。机芯直径一般小于50mm,厚度一般小于12mm。通常携带于人身上使用。
  表的品种很多。按照佩戴方式,最大众化的供人们戴在手腕上用的叫手表,挂放在口袋里的叫怀表,此外还有手镯表、项链表、别针表、戒指表、打火机表和笔表等;按照使用对象,表可分为供运动场或科研实验用的秒表,航海用的天文表,飞行员用的航空表,国际旅行用的世界时表,潜水员用的潜水表和盲人表等;按照功能,表可分为普通表、三防表(见手表三防)、日历表(见日历手表)、 自动表(见自动手表)、闹时表和测时表等。国际标准对表的圆形机芯直径的系列尺寸规定为:12、13、15、16、17、18、19、20、21、22、24、26、28、30、32、34、36、38、40、42、45、48、50mm(以上为优先系列),以及13.5(6冺)、、17.2mm等。括号内为一种老的长度单位,叫令(ligne或line),以冺表示,1冺=2.256mm,用于商业上表示机芯尺寸。一般机芯直径小于20mm或机芯面积小于314mm2的称为女表,直径20~36mm的称为男表,直径38~50mm的称为怀表。
  按照使用的能源和结构特点,表可分为机械表和电子表两大类。机械表出现于16世纪,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它一直采用摆轮游丝振动系统(见机械钟表机构)作为时间基准。电子手表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但它的结构却变换了4代。①第一代,摆轮游丝式电子表。1955年由瑞士埃勃斯公司发明。这种电子表是在机械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用电池取代了发条,用计数机构取代了擒纵机构,用减速齿轮传动系取代了升速齿轮传动系。摆轮游丝式电子表的走时精度比机械表有所提高,且使用时不用上发条。②第二代,音叉式电子表。1960年由美国布洛瓦公司发明。它的走时精度比机械表和摆轮游丝式电子表都要高一些,一般可达到2~5秒/日。但是,由于音叉的振动频率受到音叉本身和棘轮齿数的限制,不能做得很高,一般只在300~720Hz,因而它的走时精度也不太高;而且音叉表结构比较复杂,防震性能也不够理想。所以,目前这种表已被石英电子表所取代。③第三代,指针式石英电子表。1967年由瑞士电子钟表研究中心和日本精工集团相继发明。它的走时精度取决于石英谐振器(见石英电子钟表结构)的精度,一般日差为±0.5秒/日。其整机功耗很小,仅1µA左右,一个扣式微型电池即可连续正常工作 1年以上。这种表用传统的指针指示时间,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因此发展得很快,产量最大。④第四代,数字式石英电子表。1970年由美国哈密尔顿公司发明。它的基本构成与指针式石英电子表有许多共同点。此表采用的数字显示有两种,早期多采用发光二极管显示,现在多采用液晶显示。数字式石英电子表打破了用指针指示时间的传统形式,在结构中取消了机电换能器和齿轮系统,实现了全电子化。这种全电子化的电子表具有较多的功能,一般简单的基本计时功能就有5个(月、日、时、分、秒)或7个(年、月、日、星期、时、分、秒)。有的表还可有两种时间(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秒表、闹表、音乐乐曲、收音、口语报时、信息储存和计算器等多种专用功能。也有的表将指针显示和数字显示做在一个表盘上,合成为双显示手表,用指针显示的清晰形象来弥补液晶显示的不足。数字式石英电子表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制造成本低,价格比较低廉,发展也很快。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