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需要
释义 xuyao
需要(卷名:哲学)
needs
  生物体、个人、社会集团和整个社会对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的依赖和需求。
  生物体的自我保存和自我更新依靠对外部条件的摄取和交换。对外部条件的需要是一切生物体固有的属性。无生命物体对外部条件不存在定向选择,因而也就不发生需要问题。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又有着本质的差别。动物的需要仅限于生物体新陈代谢的范围,它以本能的形式表现出来。人的需要不限于此,它在社会实践、首先是生产劳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具有对自然对象、劳动工具和产品的广泛的物质需要和对知识、艺术等等的精神需要。
  人的需要,一般来说,不能靠从自然界取得现成物品来满足,而是要通过劳动去创造出物品来满足。这个基本特征,把能够改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人类同只能适应环境的动物区别开来了;同时也使得人的需要必然决定于生产和社会的发展。物质生产不仅决定需要的内容和满足需要的方式,而且产生了新的需要。“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这种新的需要的产生是第一个历史活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第32~33页)。因此,人的需要本质上是社会性质的需要,即使是人的自然需要,也不能不受社会条件的制约,并通常以社会特有的方式得到实现。马克思指出:“我们的需要和享受具有社会性质”,是“以社会的尺度”去衡量的。
  唯心主义否认需要的客观实在性,夸大情欲、愿望、癖好等需要的主观形式,似乎人的需要的产生和满足是随心所欲的。旧唯物主义把人的需要归结为自然需要,并以此去解释社会历史的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指出,不能抽象地用“需要”去解释人类历史,而要用物质生产去解释人的需要。随着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改变,一些需要消失了,另一些需要复杂变化了,新的需要产生了。人的需要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呈现出基于生产发展规律的“需求的上升的规律”。
  人的需要是具体的、多方面的。对需要的分类,从主体方面可分为:个人需要、集体需要、阶级需要和社会需要;按活动的性质可分为:生活的需要、劳动的需要、知识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和休息的需要;按所需要的对象可分为:物质的需要、精神的需要(美的需要、道德需要等)。人的需要总与一定的社会条件相联系,脱离社会条件抽象地谈论需要,难免陷入空想。既非个人又非社会(或社会集团)的“一般的人”根本没有任何需要。
  现实的、具体的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人们所以进行生产,是为了生活的需要。“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同时这也是人们仅仅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都要进行的(现在也和几千年前一样)一种历史活动,即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第32页)。对于人们的历史活动来说。通过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需要构成利益,对需要和利益的意识形成人们活动的动机,因此,需要是人们的历史活动的一般前提。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需要及其满足的状况随着人们之间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在阶级社会里,各个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由于经济地位不同、政治态度各异、文化状况有别,其需要也各不相同。这具体表现为各个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利益的互不相同和互相对抗。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需要,是通过限制和牺牲大多数劳动群众的需要来满足的。在社会主义社会,随着阶级对抗的消失,人们之间不同的需要不再表现为利益的对抗,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将在生产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日益协调地得到发展和满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23: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