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四十二章经 |
释义 | Sishi’er Zhang jing 《四十二章经》(卷名:宗教) 佛教经典。 1卷。相传此经为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但由于中国文献中对此经的传译、名称及性质等记载多不相同,因而引起中外学者的长期争论,至今仍未取得一致的意见。早在东汉延熹九年 (166)襄楷上书桓帝时就曾引用此经云:“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天神遗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遂不眄之。其守一如此。”所谓“不三宿桑下”,源于此经“树下一宿”;“革囊盛血”乃引此经“革囊众秽”。此后,三国时《法句经序》、东晋郗景兴的《奉法要》亦曾引此经,足见汉晋间此经已为佛教界所熟知。 中国现存最早的佛教经录《出三藏记集》中,《四十二章经》已见著录:“《四十二章经》一卷,《旧录》云:《孝明皇帝四十二章》,安法师(东晋道安──引者)所撰录阙此经。”并于其补充说明中提及明帝遣使者赴西域求法,“于月支国遇沙门竺摩腾译写此经还洛阳”。梁慧皎《高僧传》卷一《竺法兰传》称,竺法兰与摩腾俱至洛阳,“译《十地断结》、《佛本生》、《法海藏》、《僧本行》、《四十二章》等五部。移都寇乱,四部失本,不传江左,唯《四十二章经》今见在,可二千余言。汉地见存诸经,唯此为始也”。 如前所述,《四十二章经》遂被认为东汉时业已出现,汉地译经,以此为始,并定译经时间为明帝永平十年(67)。不过现存经本,文辞雅丽,非汉译原貌,故常令人置疑。据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所载,此经原有二译,其一为东汉时译(已佚)。其一为吴支谦译,是“第二出,与摩腾译者小异。文义允正,辞句可观”,故得流传。唐以后又屡有改易。 此经现存各种版本十余种,大别可分三类:①高丽本,宋、元、宫诸本略同;②宋真宗注本,明南藏始收入,唯仅录经文及序。明正德间僧德经刻本,从南藏,但仅载其师道孚之序及僧道深之跋,而删注本之序。清乾隆间,诏译为满文,后又命译为藏文、蒙文,亦依真宗本;③宋守遂注本,今流传者多为此本。高丽本近于原本,宋真宗注本及守遂注本俱失真,而守遂本篡改尤甚。三本皆无具体章名,明了童《四十二章经补注》本及清续法的《四十二章经疏钞》本分别标注四十二章名,但文字各不相同。 此经内容,据高丽本全属小乘佛教无常、无我、涅槃寂静等教义,而守遂本则增“见性学道”、“无修无证”等大乘教义。又据高丽本各章内容,多与汉译阿含经及巴利经部相同,可知此经原本系类似巴利《经集》之类的“经抄”。高丽本文字质朴,内容虽然简单,但条理清晰,自成体系,可见原本当来自印度。 此经注疏除前述宋真宗注本及守遂注本外,尚有明智旭《四十二章经解》1卷,了童《四十二章经补注》1卷,道霈《四十二章经指南》1卷;清续法《四十二章经疏钞》5卷;现代还有丁福保《四十二章经笺注》等。日本有良定《四十二章经注》1卷,灵空《四十二章经解事义》1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